本书分为智能制造及产业发展走势、人工智能及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制造战略与工业大数据、工业转型与企业数字化、政务挑战与“智慧发改”、智能政务与政府治理、智能重庆的创新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八大战略行动计划,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帮助全市广大公务员更好地了解市委市政府制订战略行动计划的背景和政策,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掌握助推战略行动计划应具备的本领和方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助推重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公务员局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三大攻坚战、八项战略行动计划”编写了三年培训系列课程教材,决定在全市公务员中有计划地开展远程培训。
智能化是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智能化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引领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贯彻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需要重庆市相关职能部门从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政策方面入手,更需要全市的广大公务员,充分认识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对于重庆市发展全局的重要性,科学把握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的内涵、规律和特点,找准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从而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本书为重庆市公务员远程培训系列教材之一。为开展好“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公需科目培训,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邀请邓志东、张礼立和王建冬等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分别就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专题讲座。
第一章 智能制造及产业发展走势
一、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革命
二、工厂车间数字化智能生产
三、智能装备将强化基础能力
四、智能产品助推供给侧改革
五、智能服务推动服务业智能化
六、“互联网+”促进产业模式变革
第二章 人工智能及应用领域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分类
二、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格局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人工智能助推产业结构变革
第四章 制造战略与工业大数据
一、数字与制造的战略
二、工业大数据内涵与特征
三、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 工业转型与企业数字化
一、《中国制造2025》与企业数字化
二、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
三、数字驱动创新与转型
四、重庆智造需关注的内容
五、三个聚焦要务实落地
第六章 政务挑战与“智慧发改”
一、新技术对政府治理提出全新挑战
二、“智慧发改”的探索和尝试
第七章 智能政务与政府治理
一、智能政务之重大政策评价研判
二、智能政务之社会预期精准管理
三、智能政务之经济动态监测预测
四、智能政务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五、智能政务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六、案例总结
第八章 智能重庆的创新实践
一、智能产业助推重庆发展
二、数字经济在重庆
三、重庆制造升级重庆智造
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五、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政务
六、智能化让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新一轮人工智能主要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一词源于美国,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的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其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在1956的达特茅斯研讨会上,与会者把人工智能定义为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能够感知环境,并且能够采取行动,是使成功机会最大化的一个系统,所以现在的任何一个智能系统都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环境感知,二是认知或者决策,三是行动。这三个要素是智能系统最重要的特征。
世界各国之所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就是人脑是怎么去思维的;二是要借助于人类大脑的智慧,去研发类似于人类的智能行为方式并进行反应的机器,这个机器的行为可以跟人的智能行为差不多。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发现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学习能力。人们知道,生物智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其先天遗传的东西很少,主要在于后天跟环境的交互作用,从学习中得到知识、经验、技巧和记忆能力。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已有了突破,它是借助学习建立起人工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及行动的能力。
生物解剖学告诉我们,大脑里面有神经元组成的网络,这个神经元是巨量的,人们所有的情感、思维、意识,其实就是神经元的活性反映出来后所进行的连接,人们把它叫作连接主义,它是生物智能解剖学的基础。
人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往往通过行为学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奖励或惩罚,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了就奖励自己,如果失败了就惩罚自己,通过奖励或惩罚进行学习。再如小孩子学自行车,先是由父母教他,把他推着走,这个时候就相当于监督学习,一旦父母放手让他自己去骑自行车,他就有可能摔倒,甚至要摔好多次,这就相当于惩罚,但他最后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这种方法就叫作强化学习,是行为主义的方法。
符号主义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智力发育。大致在6万年以前,人类就发明了语言,尤其是发明了口语,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是通过口语来实现的,这种口语交流对人类智力的发育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人类的脑与动物的脑,其实差距不是很大,如果没有语言的发明,没有口语的交流,人们很多的思考、推理都不可能实现,语言这个符号不是设计好的东西,而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显然,进行口语交流的语言智能是在学习中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