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东坡诗话(中华经典诗话)

东坡诗话(中华经典诗话)

定     价:¥29

中 教 价:¥20.30  (7.00折)

库 存 数: 0

  • 作者:[北宋] 苏东坡 著,石海光 注
  • 出版时间:2019/3/1
  • ISBN:9787101123951
  •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 中图法分类:I207.22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9
7
1
8
2
7
3
1
9
0
5
1
1
购买数量:
  《东坡诗话》(后文简称《诗话》)原本二卷,今为一卷,三十二则。据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其并非苏轼亲自撰集,乃后人摘取苏轼文章中与诗有关的内容辑录而成,成书时间距离苏轼并不遥远,不会晚于南宋中期。今仅有《说郛》本存世,近代日本人近藤元粹据以收入《萤雪轩丛书》。同时,近藤氏又辑有《东坡诗话补遗》(后文简称《补遗》)六十六则置于该丛书《东坡诗话》之后,其前言中说:坡翁之大才,而不过仅仅三十余条,未足以饱人意,乃就《东坡志林》中钞出其系于诗者,命日《东坡诗话补遗》,附载于此。合二作而观之,所论内容绝大部分与诗相关,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几则谈到了词或其他文体。内容方面,既有苏轼诗歌理论、诗学主张的具体阐发,也有其处世为人态度、读书治学方法的形象体现,且不乏多少与诗有些关联的逸闻掌故乃至街谈巷议。总体来看,《补遗》在理论性方面相对《诗话》有较明显减弱,刊刻校印中的错误也较多,但故事性、趣味性有所增强,从不复无益于后学(《补遗》前言)的角度来看仍是有着较大可取之处的。
  《诗话》和《补遗》所体现出的苏轼诗歌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的艺术风貌。《(诗话》之评韩柳诗中指出陶渊明、柳宗元诗具有这样的特点,而这同时也是苏轼在诗歌美学方面的一贯追求,是他评价诗歌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除本则的记载之外,其他又如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他评价韦应物、柳宗元的诗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在《与苏辙书》中评价陶渊明诗则云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所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要求做到对立艺术风格之间的相反相成、融合无迹,具体来说就是诗歌语言本身所直接呈现出的外在状貌是枯澹,或者简古淡泊的,但可贵之处是在语言文字之外又存在着膏美,或纤秾至味,也就是说,优秀作品的高妙之处并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韵外言外传递出的深层美感,使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得含蓄深远之致。
  强调创作中的写物之功。这也就是要求准确传达出事物独有的内在神韵。《补遗》之五十六以《诗经》写桑、林逋写梅、皮日休咏白莲为例正面阐说了这一要求,同时又以石延年《红梅诗》中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为反例,指出其仅仅关注了一般化的外在形貌,而没有抓住使红梅所以成为红梅的神之所在。苏轼还著有《传神记》,其中强调要把握住对象的意思所在,也就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对象身上能表现本质特征的部分着力刻画,借此传达其内在的神韵。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