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内容安排上,精选出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十个主题,包括:第一章——大学生“心”世界,第二章——积极适应,第三章——提升学习能力等。
“正心为治国之道,积极乃发展之源。”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国家□□□、教育部等共22个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人民面临的新问题的创新式解决方案,也与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结论和倡导的积极心态完全一致。2017年10月18日,□□平□□□在□□□报告中特别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据卫生部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部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部在2011年就下发了《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了解,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普遍,对于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当前形势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编写了《大学生心灵成长导航》教材。本书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力求融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在内容安排上,精选出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十个主题,包括:□□章——大学生“心”世界,第二章——积极适应,第三章——提升学习能力,第四章——增强自我意识,第五章——管理情绪与压力,第六章——和谐交往,第七章——完善人格,第八章——谈情说爱,第九章——走近职场,第十章——乐活人生。
本书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参加编写的作者,多为长期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及应用的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另有长期从事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企业实训教师,为编写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由徐红教授、杨素华教授拟定编写大纲、设计全书的框架结构;具体参与编写人员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徐红、杨素华、王惠、曹娜、张树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李翠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肖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刘海霞,山东一道云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王铭艳。初稿形成之后,由杨素华、李翠华、张树凤统稿,徐红审稿、定稿。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材,也可以用作学生自助读本。其主要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性强。书中内容都是大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训练技巧、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二是内容丰富生动。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心理故事、心理实验、案例分析、心理测验、训练与体验、团体心理活动等,既利于课堂教学,又利于学生品读与反思,集学术与趣味性为一体。三是突出积极心理学理念。心理学本来有三项主要使命:①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②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③鉴别和培养人才。但自二战之后,心理学成了一门主要致力于治疗心理疾病的科学。本书在帮助学生了解其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提升心理发展能力、塑造优良心理品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四是实用易操作。本书不仅系统介绍理论知识,也精心设计了心理测验和心理素质训练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可行的实践和训练之中,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查阅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水平与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