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以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为主线来组织内容体系,语言简洁,表述清晰,严谨性、逻辑性强,易教易学。 《管理学/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内外的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完整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项职能,力争做到体系完整而又突出重点,注重案例教学和反映现实管理工作情形的模拟练习,使一些关键性理论知识能通过看书、做思考题,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管理学/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适合其他跨专业学生选修和自学。
《管理学/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都由一定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组合而成。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就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管理也无从谈起。因此,系统原理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认识管理的方法与本质,并且其内涵贯穿于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动态原理和效益原理等其他管理原理的始终,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起着总领的作用。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就是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处在一定环境下的有机整体。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从组成要素的性质上看,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包括生态平衡系统、生命机体系统、天体系统、物质微观结构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人工系统包括生产系统、交通系统、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教育系统、医疗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复合系统则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组合,包括导航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人一机系统等。
二、系统原理要点
(一)整体性原理
系统的整体性又称为系统性,通常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也就是说,系统的功能并不是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通常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它意味着当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有机组成为系统时,系统会呈现出其构成要素本身所没有的性质,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再等同于组成要素各自的单个功能的总和。比如建筑中使用到的钢筋、石头、水泥和黄沙,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足以支撑高楼大厦,而这是上述组成要素各自存在时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性原理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住系统的整体效应。要使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分析课堂教学系统时,决不能将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要素割裂开来单独分析,必须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入手,还要注意到这些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把这些关系和关系的改变考虑在内,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性质和规律。
(二)开放性原理
任何系统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环境中,都具有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就是说,完全封闭的系统在现实意义上是不存在的,具备开放性是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源动力。
了解系统的开放性原理,对于管理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量的事实都已证明,封闭的组织系统缺乏与外界环境的有机联系,导致其社会化程度较低,结构与功能失调;而开放的组织系统让自身与外界环境相互沟通,相互适应,从而不断优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因此,这一原理要求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组织系统与外界交流的必要性,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对本组织系统的各种影响,努力从开放的过程中获得本组织系统所需要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壮大。如果将组织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则必将难逃失败的结局。
(三)环境适应性原理
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系统随环境的改变相应调整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系统涉及3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系统原有的稳定状态被打破,随后逐渐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这是依靠系统本身的稳定性来适应环境的改变。例如当中国加入WTO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从过去的封闭状态中走出来,逐渐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第二,当系统稳态被破坏后,借助系统内部或人为力量来提供一个特殊机制,抗拒环境的干扰,对被破坏的因素进行修补,让系统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比如高校组织要保持学术发展的完整性,就必须具有修复功能的机制,以超稳定的形态来表明高校组织的适应性。第三,由于突然的、强大的干扰,系统原有的稳态结构被迅速破坏,一个新的稳定形态迅速形成。
上述3种情况说明,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并非都是被动的,系统也可以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及时调整,又要有前瞻性地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从而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特征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小结
思考题
实训项目
案例分析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概述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五节 动态原理
第六节 效益原理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伦理道德概述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第三节 影响伦理道德的因素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小结
思考题
实训项目
案例分析
第二篇 计划
第六章 决策
第一节 目标概述
第二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第三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五节 集体决策的方法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七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
第一节 目标管理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学习
第三篇 组织
第九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第二节 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小结
思考题
实训项目
案例分析
第十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小结
思考题
实训项目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组织变革
第三节 组织文化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四篇 领导
第十二章 领导与领导者
第一节 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领导者的影响力及素质
第三节 领导特质理论
第四节 领导行为理论
第五节 领导权变理论
竹第六节 领导艺术
小结
思考题
实训项目
案例学习
第十三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实务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学习
第十四章 沟通
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学习
第五篇 控制
第十五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的方法与类型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六篇 创新
第十六章 创新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的内容
第三节 创新策略
第四节 团队管理
小结
思考题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