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由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出版,作为计算机技术专业《微型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材。本教材自从1992年出版发行(1999年5月第2版)以来,已发行了几十万册,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对我国的电子信息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编者感到十分欣慰。在21世纪已经到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本书迎来第3版的问世。
在本书第3版修订之际,编者着重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能在有限的篇幅内,把这一学科最基本、最有用、最必备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生动直观的语言编写出来,使教师易教,学生易读、易学、易懂。这是编者在本次修订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编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认真的准备,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并根据近年来各地使用的情况、广大读者所提出的建议以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对本书作了大幅度的修订和补充:大部分章节都重新编写(更新了部分内容,增补了若干新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有关器件的实用性知识),少部分章节的内容也做了若干修订、充实和提高。
本书内容共分四部分:第1部分一电子电路组成基础;第2部分一模拟电子电路;第3部分一脉冲与数字电路;第4部分一综合应用。第1部分包括2章(第1章和第2章),是电子技术的基础篇,它讲述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电子电路的构成,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第2部分共有4章(第3章-第6章),讲述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性能的提高方法、直流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第3部分由4章组成(第7章-第10章),分别讲述脉冲与数字电路基本知识、逻辑代数及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第4部分包括1章,用来讲述在网络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调制解调器”的相关知识。
第3版的修订、编写原则仍然是“淡化细节、着重整体,注意基础、强调实用,,。众所周知,电子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其基础知识部分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本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在讲解这些传统内容时,“力求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在相对稳定中力求变革.,o与第2版相比,具体体现在:删去了某些电路的细节描述以及显得过于繁琐和稍显陈旧的内容,较多地增加了若干新的知识和新的表述手段(如某些新的、相关器件知识的介绍、仿真波形的引入,常见的上网方式和所使用的设备等)。这样,新版教材定能更好地适合读者和从事计算机硬件工作的人们的需要。
为了配合书中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多数章中编写了“小词典”和“小知识”。小词典重点介绍对电子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学者,这样可以鼓励年轻一代学习这些伟大先驱者的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精神。“小知识”则是配合相关章节的内容,以“科学小品”的风格,拓宽在教材正文中不可能展开来讲的一些有趣而实用的知识,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希望,这些点点滴滴的“小词典”、“小知识”,能有利于提高广大读者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基本物理概念,忽略繁琐的分析和数学推导,尽量避免复杂的计算。重点在于讲清电路、芯片的功能和应用,不过多地去研究其内部的结构原理。每章后面均有思考与习题,它共有三种类型:(一)适配题,(二)判断题,(三)综合题。适配题和判断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思考,以便进一步弄懂本章的基本概念;综合题则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判断、分析和适量的计算)。此外,通过每章后面所安排的一些基本实验(只有2章未安排实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本次修订,对以前的实验部分也作了必要的补充:新增加了用最简单的电工(电子)仪表(万用表)来测量各种电子元件和器件的内容。经验证明,这些看似简单、实际非常有用的“小知识、小经验”对实际工作却很有价值。我们认为,凡是有条件的学校,这些实验均应当做(或适当选择一些)。必须强调指出,学习电子技术,不做实验是不可能学好的。
总之,本教材旨在使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能够掌握微型计算机电路(模拟电路、脉冲和数字电路,以及各种综合性单元电路)的物理概念、工作原理和基本的使用技巧;同时学会使用检测仪器、仪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初步学会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有关芯片,能分析判断电路的简单故障。
本书第3版的修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全盘实现了电子化”,即,不仅书中所有的文字、各种数学公式实现了“电子化”,而且,书中所有插图(各种电路图、示意图、特性曲线图及波形图)也都实现了“电子化”;同时我们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书中某些有价值的电路(如脉冲发生器、同步和异步计数器等)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提供了非常直观的仿真波形。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本书的质量,有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书中的相关内容。书中的所有插图,系利用绘制电路图的应用软件Protel-99SE绘制而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是利用电路仿真软件Spice进行的。
本书在修订和编写过程中,除了利用了编者多年在教学、生产和科研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之外,还参考了不同年代出版的,众多的中外文献,同时还利用了不少发表在因特网上的最新的相关资料。主要的参考文献列于书后,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将所有参考过的文献的作者姓名一一加以列出。对于所有这些中外作者(列出的和未列出的).编者谨向他(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3版的修订工作,由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院的王道生教授完成。本书的整个文稿(文字录入,公式编辑等)由李淑媛女士完成。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还有:王宇宁、徐水之、庄紫莹、杨珊珊等。在整个修订和编辑过程中,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有关领导,特别是责任编辑李影的热情帮助和精心指导,编者谨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第3版修订的近三年的历程中,尽管编者尽了最大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但编者深知自己才疏学浅,知课有限,书中肯定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盼望广大师生和读者以及诸位专家学者不吝指正,编者预先表示诚挚的谢意。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电子版),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下载,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ve@phei.com.cn),我们将免费提供。
编者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