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交换机/路由器及其配置(第3版)》共13章。开篇绪论提出一个大型企业网络的拓扑,由浅入深渐次展开讨论了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综合这些功能实现企业网络的配置。书中的举例全部来自对Cisco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际配置。注重实验、实训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是本书的主要特点。《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交换机/路由器及其配置(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交换机部分介绍了基本配置、广播风暴及其抑制、链路备份与环路、基本生成树协议和多生成树协议配置、端口汇聚、端口镜像、端口安全配置以及VLAN配置等;路由器配置部分介绍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配置、路由环路消除、路由重发布配置、NAT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虚拟专用网络配置、路由热备份技术以及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等,简要介绍了IP电话。第13章介绍了网络模拟软件Boson NetSim/Boson Network Designer的使用。
绪论
第1章
1.1 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环境的搭建
任务1-1 通过Console口登录配置交换机,浏览启动信息
1.2 CLI命令行接口
1.2.1 CLI命令模式
1.2.2 命令模式的使用
1.2.3 命令模式的约定
1.2.4 命令帮助系统
1.3 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名称和密码
任务1-2 配置Cisco 3550交换机配置名称和特权执行密码
任务1-3 配置通过Telnet从网络访问Cisco 路由器
1.4 配置文件的常规操作
1.4.1 配置文件的保存
1.4.2 配置文件的查看与清除
1.5 系统文件和配置文件的存储与运行
1.5.1 文件的存储
1.5.2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1.5.3 绕过使能加密密码登录交换机
思考与动手
第2章
2.1 交换机的作用与组成
2.1.1 交换机的外观
2.1.2 交换机的内部组成
2.2 交换机的分类
2.2.1 OSI参考模型与数据通信设备
2.2.2 交换机的简单分类
2.3 交换机在网络中的连接及作用
2.3.1 交换机的端口
2.3.2 共享式与交换式网络
2.4 ARP协议与MAC地址表
2.4.1 ARP协议
2.4.2 MAC地址表
任务2-1 MAC地址表的查看与人工指定地址表项
2.4.3 局域网的帧交换方式
2.5 VLAN技术
2.5.1 第二层交换式网络的缺点与VLAN技术
2.5.2 划分VLAN的好处
任务2-2 在单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
2.6 链路冗余与生成树协议
2.6.1 冗余备份与环路
2.6.2 STP协议简介
任务2-3 配置生成树协议
思考与动手
第3章
3.1 配置交换机的Telnet和SSH接入
3.1.1 二层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配置
3.1.2 三层交换机的接口地址配置
3.1.3 Telnet配置
3.1.4 SSH协议与配置
3.2 VLAN配置
3.2.1 VLAN配置技术
3.2.2 VLAN内和VLAN间的主机通信
3.2.3 VTP协议
3.2.4 VTP的工作过程
3.2.5 VTP的其他属性
3.2.6 VLAN的配置
任务3-1 用VTP方式配置VLAN
3.2.7 路由与不同VLAN之间通信的实现*
3.3 TFTP服务器和IOS的备份、升级和配置文件的备份
3.4 配置交换机端口安全
3.4.1 限制和绑定MAC地址
3.4.2 配置对违例访问的响应方式
任务3-2 配置交换机端口安全
3.5 端口聚合配置
3.5.1 EtherChannel及其作用
3.5.2 EtherChannel配置
3.6 端口镜像配置
3.6.1 端口镜像的作用
3.6.2 SPAN的模式及其配置
3.7 多生成树协议配置
3.7.1 生成树协议标准
3.7.2 配置MSTP
任务3-3 配置多生成树协议MSTP
思考与动手
第4章
4.1 路由器的基本用途
4.1.1 广域网接口的物理连接
4.1.2 网络连接设备
4.1.3 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4.1.4 路由器的分类
4.2 Cisco路由器的接口信息及其配置环境的搭建
4.2.1 路由器的物理接口与接口标识
4.2.2 路由器的逻辑接口
4.3 路由器的初始配置*
4.3.1 建立配置环境,计划配置参数
4.3.2 配置过程
思考与动手
第5章
5.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5.1.1 命令模式与命令
5.1.2 路由器的命令分类
5.1.3 配置路由器的主机名和口令
5.2 路由器端口配置的注意事项
5.3 配置的保存与查看
5.3.1 保存配置
5.3.2 查看配置
5.3.3 查看相邻设备的配置
5.4 绕过特权执行口令登录路由器
5.4.1 绕过NVRAM引导路由器
5.4.2 原启动配置文件的恢复
思考与动手
第6章
6.1 TCPIP协议
6.1.1 TCPIP的结构
6.1.2 TCPIP各层协议简介
6.2 路由协议与IP路由配置
6.2.1 路由协议及其作用
6.2.2 选择路由协议的注意事项
6.3 IP数据报的寻址与IP地址的规定
6.3.1 MAC地址、IPX地址与IP地址的表示
6.3.2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6.3.3 无类域间路由与变长子网掩码
6.4 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
6.4.1 IP地址配置规则
6.4.2 IP地址配置
6.5 IP路由配置
6.5.1 路由配置的方式
6.5.2 配置静态路由
任务6-1 配置静态路由
6.5.3 配置默认路由
思考与动手
第7章
7.1 常用的路由协议
7.1.1 路由协议的分类
7.1.2 不同路由协议的特点
7.2 路由协议的配置
7.2.1 RIP的配置
7.2.2 管理距离与度量值
7.2.3 EIGRP的配置
任务7-1 配置EIGRP协议
7.2.4 OSPF协议的配置
任务7-2 配置OSPF协议
7.2.5 路由协议小结
7.3 路由重分布配置
7.3.1 路由重分布
7.3.2 路由重分布配置
任务7-3 配置路由重分布
7.4 路由环路
7.4.1 产生环路的原因与危害
7.4.2 消除路由环路的方法
7.5 跨Internet路由配置
7.5.1 隧道技术
7.5.2 GRE的工作过程
7.5.3 配置GRE隧道
7.5.4 配置基于GRE的OSPF
7.6 路由热备份简介
7.6.1 对路由器的热备份与热备份路由协议
7.6.2 HSRP的基本配置
思考与动手
第8章
8.1 广域网与广域网协议
8.1.1 广域网协议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8.1.2 广域网的种类
8.2 广域网协议的配置
8.2.1 广域网模拟实验环境的建立
8.2.2 X.25配置
8.2.3 帧中继配置
任务8-1 配置通过点对点子接口利用帧中继连通总部与分公司网络
8.2.4 DDN与DHLC配置
8.2.5 PPP配置
8.2.6 ISDN配置
8.2.7 ADSL配置
8.3 NAT配置
8.3.1 NAT的作用
8.3.2 NAT的种类与配置
8.3.3 NAT配置举例
任务8-2 TCP负载均衡配置
8.3.4 NAT命令的其他格式与查看调试
思考与动手
第9章
9.1 VPN的应用现状
9.1.1 VPN的分类和使用环境
9.1.2 IPSEC协议
9.1.3 IPSEC建立安全连接的两个阶段
9.2 IPSEC site-to-site VPN的设计和实现
9.2.1 确定VPN保护流量
9.2.2 配置IPSEC阶段1参数
9.2.3 配置IPSEC阶段2参数
9.2.4 配置IPSEC加密映射
9.3 Cisco Esay VPN的设计和实现
9.3.1 使用SDM配置路由器
9.3.2 配置Easy VPN服务器
9.3.3 Easy VPN客户端配置
思考与动手
第10章
10.1 路由器对网络的安全保护
10.1.1 防火墙
10.1.2 路由器的防火墙功能
10.2 访问列表ACL配置
10.2.1 访问列表
10.2.2 IP ACL的绑定与配置举例
任务10-1 扩展IP ACL配置
思考与动手
第11章
11.1 IP电话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11.1.1 基本原理
11.1.2 IP电话的工作过程和关键技术
11.2 IP电话的组成
11.3 Internet电话网关及其通信流程
11.4 使用Cisco路由器配置IP电话系统
11.4.1 配置IP电话系统的步骤
11.4.2 基本配置举例
第12章
12.1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
12.1.1 基本参数
12.1.2 网络支持
12.1.3 端口
12.1.4 其他
12.1.5 电气规格
12.1.6 外观参数
12.1.7 环境参数
12.1.8 著名交换机产品举例
12.2 交换机设备选型
12.2.1 核心层交换机选型
12.2.2 汇聚层交换机选型
12.2.3 接入层交换机选型
12.3 路由器的性能参数
12.3.1 路由器的组成
12.3.2 性能与参数
12.3.3 著名路由器产品举例
12.3.4 宽带路由器的使用
12.4 路由器设备选型
12.4.1 骨干级高端路由器选型
12.4.2 企业级和接入级路由器选型
12.4.3 宽带路由器选型
第13章
13.1 Boson模拟软件简介
13.1.1 对交换机的模拟
13.1.2 对路由器的模拟
13.1.3 对网络连接的模拟
13.1.4 对计算机的模拟
13.2 网络拓扑设计与配置操作
13.2.1 网络拓扑设计
13.2.2 使用Boson NetSim配置网络
参考文献
交换机可以看做是功能增强型的集线器,有时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它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其端口之间的通信可全双工进行,能实现数据的线速转发等。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端口带宽的独享。
例如,一台100MbiUs交换机,在使用时每一个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都是100Mbit/s,数据传输速率不会随着使用端口数的增加而减少,即所说的端口带宽独享。
应当注意的是,在网卡和交换机端口、或交换机和交换机端口相连时,只有当相连接的两者的带宽为同一值时,才能实现以该速率传输数据。例如,只有网卡和交换机都是1000Mbit/s时,才能实现1000Mbit/s的传输速率;否则只能按两者中较小的速率传输,这一特性称为带宽的自动协商或者带宽的自适应。
光纤能支持1000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但使用光纤的网络未必都是千兆位以太网,最初的光纤以太网就是10Mbit/s的以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