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的科学故事: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是一本既有趣又实用的科普读物,最适合9~14岁的青少年阅读。《课本中的科学故事: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以初中生物课本相关的14位重要科学家为线索,将与其相关的科学趣事、史实,和青少年即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用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相信小读者读完后一定会大有收获。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自然科学的历史和故事显得更生动、更有趣。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放下两个重物的故事广为流传,它激起了无数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无限向往和崇敬。
初三的时候,我和学生们一起对自然科学课本中出现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统计,一共提及了52位科学家的名字。实际上,我们课本上出现的科学家并不算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然科学的每一处知识都可以追溯它的历史,都有其可以诉说的故事。
学生们热爱自然科学故事但却十分缺乏相关的知识。科学故事不仅使课堂有趣,而且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知识、科学家的距离,另外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上,我尽量多挖掘一些科学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这让我阅读了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同时,在教学和阅读过程中也有了一些资料的积累和感想。
既然学生热爱科学故事,那为什么科普知识如此匮乏呢?我对班级同学调查后发现:学生阅读的科普书与初中科学课本严重脱节。
那么目前市面上的科普图书哪些比较适合学生呢?因为也有学生和家长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读了很多有关科普的书籍。无论写得如何,每本书都能带给我一些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尽管每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我还是发现书中似乎缺了点什么。因为这些书籍大多是由科学家、科研人员或记者编写的,和现在的学生生活实际或课本都有所脱节。
本书是最接近课本和学生的科普读物,如果能对中小学的学习和阅读有所助益,同时丰富家庭藏书,让自然科学故事成为家庭饭桌上的谈资,则善莫大焉。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及基础教育分社贾贺社长、何况编辑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正是你们和我一起完成了这一有意义的工作。
在写作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的科普读物和网络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林奈:给生物分类和命名
故事1:给每一种生物分类
故事2:统一生物的命名
故事3:植物有雄雌吗
故事4:林奈的小故事
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
故事1:生物学的显微镜
故事2:发现细胞
故事3:不幸的胡克
施莱登:提出细胞学说
故事1:细胞学说
故事2:细胞的结构
故事3:植物的颜色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故事1:幸福的虎克
故事2:死海中真的没有生物吗
故事3:蘑菇、木耳是植物吗
故事4:给生物分类太难了
詹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故事1:传染病——人类曾经的头号敌人
故事2:最早的疫苗
故事3:詹纳发明种牛痘
故事4:人类的反击
故事5:毁灭还是保存,这是个问题!
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故事1:巴斯德的小故事
故事2:是什么引起了传染病
故事3:征服狂犬病
故事4:葡萄酒变酸了
故事5: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故事1:血液的管道——血管
故事2:血液循环的发现历程
故事3:血压和脉搏
故事4:血液的成分
故事5:血型
贝林:发明血清疗法
故事1:破伤风
故事2:第一届诺贝尔奖
故事3:为什么人很少受到病原体的伤害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故事1:发现杀死细菌的物质
故事2:寻找抗生素
故事3:抗生素并不是万能的
故事4:弗莱明的小故事
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故事1:巴甫洛夫的小故事
故事2:流口水的学问
故事3:巴甫洛夫和实验狗
故事4:婴儿为什么会尿床
班廷:提取胰岛素
故事1: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故事2: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
故事3:尿液中有糖
故事4:班廷的小故事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故事1: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故事2:物种的起源
故事3:生命的起源
故事4:达尔文的小故事
沃森: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故事1:有三个妈妈的克隆羊长得像谁
故事2:生男生女谁决定
故事3:无人不知的DNA
故事4:沃森的小故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故事1:杂交水稻
故事2:杂交水稻是转基因食品吗
故事3:袁隆平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