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体现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全书紧紧围绕报关员的岗位要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单位与报关员、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及其主要措施、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的征收,以及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等业务知识。每章都以引导案例入手,写明学习目标,并配有学习导航图,深入浅出,一目了然;正文中插入相关链接和提示等栏目,又以本章小结和复习题总结内容,突出了直观性、启发性和实用性。
李细满,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主要科研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品牌战略管理、民间融资。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厅级科研成果奖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及其他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项;在《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前 言
报关是进出口贸易业务中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和国际贸易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关业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我国飞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催生了报关行业,2007年12月7日,《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颁布,报关员作为经济业务人员,即将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实行职称评定工作。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持续发展,报关服务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2011年,我国正式把报关员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中,报关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看好。报关活动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实施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报关服务好坏跟报关员的素质密不可分。为了使应用型本科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报关专门人才,满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报关人员的需求,我们根据《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组织下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书紧紧围绕报关员的岗位要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从“引导案例”入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报关业务操作技能,保证应用型教育密切结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使本书更适应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实用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单位与报关员、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及其主要措施、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的征收,以及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等基础业务知识,并与海关总署最新法规相协调。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基本具备报关员应具有的职业技能。
(2)启发性。每章开头均有引导案例及其启示,在正文中插入相关内容的提示及知识链接,每章后面附有本章小结和复习题,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3)直观性。每章前面都写明本章学习目标,配有学习导航图,并在正文中插入图片、表格进行说明,增加了本书的直观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书由李细满副教授(中国计量学院)、郭丽副教授(大连海洋大学)任主编,并负责总纂,戴瑞姣(中国计量学院)、蒋瑞波(浙江农林大学)、朱瑜(中国计量学院)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第1、3、5章由郭丽编写;第2章由李细满、朱瑜编写;第4章由蒋瑞波编写;第6章由戴瑞姣编写;第7章由李细满编写。王莉莎、赵敏珍、陈航科、陈天虹亦对本书的编写做出了贡献。陈天虹参与了本书的校对。
本书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报关、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国际贸易工作尤其是报关员工作中的学习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国内外有关报关学科的大量文献和资料,在此,对这些文献和资料的作者和译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