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原理、性能参数、测试、选购、维护与维修进行了一条龙的讲述,并且对各部件最常见的故障点进行了原理分析,孤立到了芯片级。对非常实用的数据恢复与备份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还讨论了维修工具盘的个性化制作,使读者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个性化工具盘对计算机进行分区、安装系统、系统备份及使用工具软件进行各种维护和维修,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维护、维修的效率,很好地在用户心中树立起电脑维修专家的形象。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都精心安排了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1章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概述
1.1 计算机的组成
1.1.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1.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1.2 计算机的保养与日常维护
1.2.1 计算机的适用环境
1.2.2 计算机正确的使用方法
1.2.3 主机的清洁
1.2.4 硬盘的日常维护
1.2.5 显示器的保养
1.2.6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日常维护
1.3 计算机维护、维修的概念
1.3.1 计算机的维护
1.3.2 计算机的维修
1.3.3 维护、维修的注意事项 第1章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概述
1.1 计算机的组成
1.1.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1.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1.2 计算机的保养与日常维护
1.2.1 计算机的适用环境
1.2.2 计算机正确的使用方法
1.2.3 主机的清洁
1.2.4 硬盘的日常维护
1.2.5 显示器的保养
1.2.6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日常维护
1.3 计算机维护、维修的概念
1.3.1 计算机的维护
1.3.2 计算机的维修
1.3.3 维护、维修的注意事项
1.4 计算机维护、维修的工具与设备
1.4.1 常用的维修工具
1.4.2 常用的维修设备
1.4.3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4.4 逻辑笔的使用
实验
习题
第2章 计算机的拆卸与组装
2.1 主机的拆卸
2.1.1 拆卸主机应注意的问题
2.1.2 拆卸主机的一般步骤
2.2 主机的安装
2.2.1 安装主机应注意的问题
2.2.2 安装主机的一般步骤
2.2.3 安装主机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
习题
第3章 主板
3.1 主板的定义与分类
3.1.1 主板的定义
3.1.2 主板的分类
3.2 主板的结构与组成
3.2.1 主板的芯片组
3.2.2 主板BIOS电路
3.2.3 主板的时钟电路
3.2.4 主板的供电电路
3.2.5 主板CPU插座的种类
3.2.6 主板的内存插槽
3.3 主板的总线与接口
3.3.1 总线简介
3.3.2 常见的主板总线
3.3.3 主板的常见外部接口
3.4 主板的测试
3.4.1 主板测试软件EVEREST介绍
3.4.2 主板测试软件鲁大师介绍
3.5 主板的选购
3.5.1 主板选购的原则
3.5.2 主板选购需要注意的问题
3.5.3 原厂主板和山寨主板的识别方法
3.6 主板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6.1 主板故障的分类
3.6.2 主板故障产生的原因
3.6.3 主板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实验
习题
第4章
第5章 内存储器
第6章 光盘及光盘驱动器
第7章 外存储器
第8章 显示系统
第9章 系统功能扩展卡
第10章 电源、机箱、键盘和鼠标
第11章 上电自检、BIOS、CMOS的概念及设置
第12章 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及操作系统安装与优化
第13章 计算机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第14章 数据安全与数据恢复
第15章 引导工具光盘的制作
参考文献
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计算机的维护与维修人员,要求他们具有计算机的选购、硬件、软件、保养、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本书对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组成、原理、性能参数、测试、选购、维护与维修进行了一条龙的讲述,并且对各部件最常见的故障点进行了原理分析,孤立到了芯片级,这样即使读者对常见故障达到了元器件的维修水平,又不必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各部件的原理及电子线路。本书对非常实用的数据恢复与备份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述,还讲述了维修工具盘的个性化制作,使读者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个性化工具盘对计算机进行分区、安装系统、系统备份和使用工具软件进行各种维护维修,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维护、维修的效率,很好地在用户心中树立起电脑维修专家的形象。本书讲述了计算机各部件目前的最新技术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都精心安排了许多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本书由从事计算机维修和维护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工程师、教师编著。书中的故障举例都是在维修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故障,对那些想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维护的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要他们按图索骥,就能很快适应工作,轻松排除故障。
本书可用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中技技校等各类学校的电子信息、计算机类专业的教材。同样适应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和对计算机维护、维修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在改版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广大使用者的意见,特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孙宏伟主任、彭艳、马亲民和邹平辉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同时还得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工程学院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由文光斌编写第1、2、3、15章,王小磊编写第4、5、6、7章,张爱民编写第8、9、10、11章,王磊编写第12、13、14章,全书由文光斌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见谅。若有错误和不足,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 者
使 用 说 明
一、环境要求
1.硬件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技术课,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实训室或实验室。对实训室可根据资金情况进行配置,一般应包括如下设施:
各种类型的台式电脑、100Mbps交换机、网线水晶头等,最好每个机位配一套维修工具(包括万用表、钳子、起子等)。此外,还要配一个高清摄像头,让教师的示范通过投影展示出来。
2.软件要求
准备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Windows 7等常用操作系统软件;测试硬件的EVEREST,测试CPU的CPU-Z、SUPER-∏和CPU-MARK等,磁盘工具软件DM、分区魔术师PM,备份数据的软件GHOST等,引导光盘制作软件及杀毒和防火墙等软件。
二、授课教师的技术要求
教员最好具有计算机维修的经验。如果没有,上课前要精心准备,熟悉有关实训的操作规程,对典型故障要预先实验,熟悉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三、授课方法
每次授课为2学时,一般性原理讲解20分钟,操作示范20分钟,其余时间为学生实训操作。每次学生操作,都要布置一些与操作有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解决并回答这些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熟能生巧的效果。对于重大的实训,如拆、装机等,可安排一次或两次课。
四、课时安排
本课程根据专业和学生就业需求情况适当安排学时,一般为40~80学时,对将来希望从事计算机维护的学生,可视情况适当增加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