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一批长年奋斗在对口单招一线并且有着丰富的高考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研专家,根据新课标、新教材和最新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心得,精心编写而成。本书紧扣最新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考试大纲,深入研究高考趋势,进行高考考点的系统梳理,注重语文学法指导,实现训练能力层级和难度的梯度分布。每个专题设五个板块,分别为“考纲直击”“考情回眸“考点精析”“真题再现”“能力拓展”。本书具有新颖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实用性,满足对口单招考试总复习的需求。
专题一 语言文字1
一、语音1
二、文字5
三、词语10
(一)释义10
(二)成语14
(三)实词21
(四)关联词25 专题一 语言文字1
一、语音1
二、文字5
三、词语10
(一)释义10
(二)成语14
(三)实词21
(四)关联词25
四、病句30
五、标点39
六、修辞45
七、文学常识53
八、表达方式65
九、名句默写71
专题二 阅读理解76
一、现代文阅读76
(一)记叙文76
(二)议论文82
(三)说明文92
二、文言文阅读100
(一)文言实词100
(二)文言虚词105
(三)特殊句式113
(四)理解(文言翻译、文言修辞、课文内容、文化常识)118
三、文学作品欣赏122
(一)小说122
(二)诗歌130
(三)散文142
(四)戏剧150
专题三 句式训练157
一、扩展句式157
二、压缩语段159
三、变换句式161
四、仿 写164
五、排 序166
专题四 口语交际171
一、介绍类:解说、讲解、介绍172
二、社交类:拜访、接待、答询、协商、交谈、投诉的处理173
三、答辩类:答辩、辩论175
四、发言类:即席发言、主持、演讲、评述、复述176
五、致辞类:致辞、致谢、道歉178
六、情境对话类:情景对话、劝说、讨论、访谈、应聘179
专题五 写作183
一、应用文183
(一)便条183
(二)单据184
(三)启事184
(四)通知184
(五)计划185
(六)调查报告185
(七)说明书186
(八)广告187
(九)创业策划书187
(十)求职应聘信188
(十一)海报189
(十二)简报189
(十三)记录189
(十四)消息190
(十五)总结190
【应用文格式】191
【应用文举例】197
二、作文200
(一)写作的一般要求201
(二)记叙文的基本写法202
(三)议论文的基本写法203
(四)说明文的基本写法204
(五)命题作文205
(六)话题作文207
(七)材料作文210
专题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20
参考答案229
据悉,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高考模式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另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即目前江苏省推行的中职对口单招高考。
《课课通对口升学考试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语文》编写组,以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的《语文》(杨九俊主编)第1~5册为主体,紧扣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考试大纲,深入研究高考趋势,进行高考考点的系统梳理,注重语文学法指导,实现训练能力层级和难度的梯度分布。
本书将知识点全面梳理,按专题引导学生复习。本书每个专题设五个板块,分别为“考纲直击”“考情回眸“考点精析”“真题再现”“能力拓展”。其中,“考纲直击”,将学习目标与考纲要求合二为一,清晰直观;“考情回眸”,将近三年的高考动态纵横比较,把握高考脉络;“考点精析”,将考纲的各个检测点全面覆盖,并进行了深入剖析,重在帮助考生建立自己的创新思维体系和科学解题能力;“真题再现”,将2014年高考真题新鲜回炉,解剖高考;“能力拓展”,对所学知识进行大检阅,深渗透,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合二为一,夯实基础,融会贯通,强化提高。
本书具有以下亮点:一是新颖性,板块设计新颖独特,科学性与趣味性兼具;二是前瞻性,契合国家政策,剖析高考动态,预测高考趋势;三是指导性,最新考纲权威解读,一线名师心血结晶,高考专家严格审定;四是实用性,既可作为中职教师高考复习教案,又可作为中职学生高考复习学案。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江苏省海门中等职业学校吴开宇主编,王玲、陈克华、徐卫琴、江玉英、黄娟、魏良婷等参加了编写。
在本书策划与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资深教研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专家及名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对关心和支持本书编辑出版的电子工业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编写的过程中可能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敬请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今后修订完善。
课课通语文编写组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