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分别就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会计、外币报表的折算、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合伙会计、破产清算会计、政府补助、分支机构会计等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会计领域的特殊业务,共分为13章。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大学本、专科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适合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会计专业教师和自学者使用或参考。
随着我国会计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已经将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目前,国内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有很多版本,由于不同的定位和需要,体系和内容并不统一,主要原因有: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更新,使不同版本的教材存在滞后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学者在对“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界定观点不一,因此导致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在国内没有统一的版本。高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但又是独立于中级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内容应当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的一门会计学,即利用财务会计的特有方法,对企业会计中的复杂性业务,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时期和特殊领域的业务进行反映的会计。它与传统财务会计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
本教材在编写上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一、以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 随着我国会计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已经将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目前,国内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有很多版本,由于不同的定位和需要,体系和内容并不统一,主要原因有: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实务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更新,使不同版本的教材存在滞后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学者在对“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界定观点不一,因此导致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在国内没有统一的版本。高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但又是独立于中级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内容应当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的一门会计学,即利用财务会计的特有方法,对企业会计中的复杂性业务,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时期和特殊领域的业务进行反映的会计。它与传统财务会计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
本教材在编写上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一、以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
本书依据2014年最新颁布和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编写,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对特殊领域业务和特殊时期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阐述,构建了一套全新的高级财务会计研究体系。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详尽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从会计教学需要来定位高级财务会计
由于本书是为教学所用,在符合教材基本内容编写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因此,本书突出实务操作、兼顾理论研究。
三、内容完整、规范
本书写作内容上由浅入深、易于理解、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充分体现可理解性和内容完整性。在内容的表述上遵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也兼顾了国际惯例。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本、专科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适合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会计专业教师和自学者使用或参考。
本书由臧建玲(佳木斯大学)、王迪(佳木斯大学)、刘丽霞(武汉科技大学)担任主编,陈群芳(武汉科技大学)和杨明(东北农业大学)担任副主编,黄文宣(天津财经大学)参与编写。各章分工如下:陈群芳编写第一、二章,刘丽霞编写第三、四章,王迪编写第五、六、八、九、十章,臧建玲编写第七、十二、十三章,杨明和黄文宣编写第十一章。最后由臧建玲教授对全书进行统纂、修改和定稿。本书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财政局周常盛高级会计师(研究员级)担任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高级财务会计方面的教材、专著和文章。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尽管我们煞费苦心,追求尽善尽美,但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内容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及其他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日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 者
第1章 企业合并1
1.1 企业合并概述1
1.1.1 企业合并的概念1
1.1.2 企业合并的分类2
1.1.3 企业合并带来的会计问题3
1.2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4
1.2.1 购买法4
1.2.2 权益结合法7
1.2.3 新实体法8
1.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8
1.3.1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8
1.3.2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2
1.4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15
1.4.1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16
1.4.2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8 第1章 企业合并1
1.1 企业合并概述1
1.1.1 企业合并的概念1
1.1.2 企业合并的分类2
1.1.3 企业合并带来的会计问题3
1.2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4
1.2.1 购买法4
1.2.2 权益结合法7
1.2.3 新实体法8
1.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8
1.3.1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8
1.3.2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2
1.4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15
1.4.1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16
1.4.2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8
1.5 企业合并信息的披露23
1.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有关信息的披露23
1.5.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有关信息的披露24
第2章 长期股权投资25
2.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25
2.1.1 长期股权投资比例及对被投资方的决策影响程度25
2.1.2 不同形成方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29
2.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32
2.2.1 成本法32
2.2.2 权益法33
2.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35
2.3.1 成本法转权益法35
2.3.2 权益法转成本法37
第3章 合并财务报表(上)39
3.1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39
3.2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日)44
3.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后)55
3.4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同一控制下)64
第4章 合并财务报表(下)70
4.1 公司间交易抵销的基本原理70
4.2 公司间存货交易的抵销72
4.3 公司间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76
4.4 公司间债权与债务的抵销82
4.5 内部交易所涉资产计提减值的抵销86
4.6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91
第5章 外币交易会计93
5.1 外币交易会计概述93
5.1.1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93
5.1.2 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93
5.1.3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94
5.1.4 外币与外汇的含义94
5.1.5 外汇汇率95
5.1.6 汇兑损益96
5.1.7 外币业务及其类型97
5.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98
5.2.1 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98
5.2.2 外币交易的初始确认与计量99
5.2.3 外币账户的期末调整100
第6章 外币报表的折算103
6.1 外币报表折算概述103
6.1.1 外币报表折算的含义及目的103
6.1.2 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问题104
6.2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105
6.2.1 现行汇率法105
6.2.2 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107
6.2.3 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109
6.2.4 时态法111
6.2.5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比较113
6.2.6 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114
第7章 租赁会计115
7.1 租赁会计概述115
7.1.1 相关概念115
7.1.2 租赁的分类117
7.1.3 租赁分类的具体标准118
7.2 经营租赁会计处理119
7.2.1 经营租赁会计的核算原则119
7.2.2 承租人经营租赁的账务处理119
7.2.3 出租人经营租赁的账务处理120
7.3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122
7.3.1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22
7.3.2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26
7.4 售后租回交易会计处理129
7.4.1 售后租回交易的概念129
7.4.2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则129
7.4.3 售后租回交易的披露130
第8章 物价变动会计131
8.1 物价变动会计概述131
8.1.1 物价变动的含义、类型及其衡量指标131
8.1.2 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132
8.1.3 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133
8.2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134
8.2.1 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134
8.2.2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135
8.3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136
8.3.1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136
8.3.2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程序137
8.3.3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举例139
8.3.4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评价143
8.4 现行成本会计143
8.4.1 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143
8.4.2 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程序144
8.4.3 现行成本会计举例145
8.5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148
8.5.1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基本原理148
8.5.2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的基本程序148
8.5.3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举例149
8.5.4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评价150
第9章 合伙会计151
9.1 合伙企业概述151
9.1.1 合伙企业的概念及其种类151
9.1.2 合伙企业的特征152
9.1.3 合伙企业协议152
9.1.4 合伙企业会计的特征153
9.1.5 合伙企业的财务报告154
9.2 合伙投资及其资本变动154
9.2.1 合伙企业初始投资154
9.2.2 合伙人提款业务的会计处理156
9.2.3 合伙企业借贷的会计处理157
9.2.4 合伙企业增资与减资的会计处理157
9.2.5 合伙人资本变动的会计处理157
9.3 合伙经营损益的分配159
9.3.1 合伙企业损益的分配原则159
9.3.2 合伙企业损益的分配方法159
9.4 合伙权益的变动162
9.4.1 新合伙人入伙162
9.4.2 合伙人退伙166
9.5 合伙企业的清算168
9.5.1 合伙企业清算及其程序168
9.5.2 合伙企业清算的会计处理169
第10章 破产清算会计175
10.1 破产清算会计概述175
10.1.1 企业清算的原因、类型及业务程序175
10.1.2 破产清算工作的内容176
10.1.3 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80
10.1.4 破产清算会计的会计原则180
10.2 企业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181
10.2.1 破产清算会计的一般核算程序181
10.2.2 破产清算会计处理规定181
10.2.3 破产清算会计科目设置183
10.2.4 结转各破产清算账户的期初余额183
10.2.5 破产清算会计处理举例184
10.3 企业解散清算会计处理193
10.3.1 企业解散清算会计的一般核算程序193
10.3.2 企业解散清算的会计核算举例194
第11章 政府补助200
11.1 政府补助概述200
11.1.1 政府补助的特征200
11.1.2 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201
11.1.3 政府补助的分类201
11.2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202
11.2.1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202
11.2.2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205
第12章 股份支付207
12.1 股份支付概述207
12.1.1 股份支付的定义和特征207
12.1.2 股份支付的主要环节207
12.1.3 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类型208
12.2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209
12.2.1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209
12.2.2 可行权条件的种类210
12.2.3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211
12.2.4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212
12.2.5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212
12.2.6 集团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213
12.2.7 股份支付的应用举例214
第13章 分支机构会计220
13.1 分支机构概述220
13.1.1 分支机构的概念及性质220
13.1.2 分支机构的会计系统221
13.1.3 分支机构与销售代理处及子公司222
13.2 分支机构与总部往来核算222
13.2.1 分支机构的成立223
13.2.2 分支机构与总部之间转移存货的交易224
13.2.3 总部向分支机构分配费用的核算226
13.3 分支机构的其他会计业务核算227
13.3.1 分支机构日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处理228
13.3.2 分支机构的运费处理228
13.3.3 分支机构间往来的核算230
13.3.4 总部与分支机构账户余额的调整231
13.4 联合财务报表232
13.4.1 个别财务报表与联合财务报表232
13.4.2 联合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232
13.4.3 联合财务报表编制举例234
参考文献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