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及学习转化力等因素。学习力的差异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同样的知识,学习力强的学生只需要三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就掌握了,而学习力差的学生可能需要十个小时、十五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才能掌握。学习力的差异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学习力差异也是造成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对全市各区(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究、业务指导、师资培训、教材资料建设等相关师训工作。
文化名人
王国维学习力研究 2
胡适学习力研究 12
张恨水学习力研究 20
丰子恺学习力研究 30
林徽因学习力研究 43
钱钟书学习力研究 50
季羡林学习力研究 58
张爱玲学习力研究 67
列奥纳多?达?芬奇学习力研究 86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力研究 95
企业精英
李嘉诚学习力研究 104
俞敏洪学习力研究 117
陈天桥学习力研究 130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学习力研究 141
洛克菲勒学习力研究 153
沃尔特?迪斯尼学习力研究 165
桑迪?韦尔学习力研究 176
霍华德?舒尔茨学习力研究 187
乔布斯学习力研究 201
比尔?盖茨学习力研究 217
科学家
李四光学习力研究 233
梁思成学习力研究 249
华罗庚学习力研究 259
钱学森学习力研究 268
丁肇中学习力研究 278
达尔文学习力研究 287
诺贝尔学习力研究 297
普朗克学习力研究 308
居里夫人学习力研究 317
爱因斯坦学习力研究 324
《榜样的学习力》:
张恨水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有他优秀的人格品质。当他跌入低谷时不自弃,坚定信念,保持着学习的动力;功成名就时不恋于浮名,而是更加广博吸取知识,以低调的姿态做学问、笔耕不辍,不在乎名利的得失,这让张恨水一生都在自己喜爱的道路上进步。当他学习工作时,总是很专注,不会被外界所干扰。张恨水经常以谦虚谨慎、风度翩翩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对人宽容大度,这让他结交了很多挚友,交流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他的大度和人格魅力,也感染了许多支持他的人,所以当他面对非议时,总能及时化解。张恨水的爱好很广,除了写小说和看小说,经常还会吟诗作词,这显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张恨水的审美观点也很独到。张恨水生活作息总是很有规律,而且每晚坚持看两个小时的书,他不断更新自己的学识,接受新鲜观念,使自己得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候晚上他还会去看他喜爱的戏剧或一些电影,来放松自己紧张工作的身心。张恨水从不会使自己的生活紧张、忙于应酬,也不允许自己松懈下来,消极处世,而是以一种智者的姿态生活,始终使自己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来投入到自己的文学事业,发掘自己人生的意义。张恨水的这种生活理念,让他拥有了更多珍贵的时间,避免了无意义的生活,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光阴,这成为张恨水作品高产的基石,这也是他学习能力的体现——时间意味着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可能。
张恨水上学的时候有着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一般先是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后再去记忆,记忆对他来说也并不是难事,不像其他学生小和尚念经一般毫无所得。张恨水喜欢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全身心投入,没有杂念。这样的学习习惯,让张恨水的学习效率惊人,饱读诗书,奠定了未来学习的基础。张恨水进行创作时,不会盲目地去写,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被称作文学作品,只能成为文字。他总是先进行很细致的规划,对即将开始创作作品的每一点都要进行缜密的考虑。当出现繁杂的人物关系时,张恨水想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将人物表贴在墙上,同时附上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人物性格。张恨水诸如此类的有效学习方法,使自己的作品保持较高的质量,促进了事业的成功。
张恨水对文学的热爱,使得张恨水对写作事业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了他学习的动力。他追求完美,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都不能容忍,一篇作品出来,被他反复修改数十次不是什么稀罕事。他不会让自己的作品拜倒在商业利益下,为了作品的完整,他宁可无视那些唾手可得的名利。他也不会因其他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对作品的初衷,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不然文学作品就显得太不自然,不符合他的理念。张恨水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优秀作品的灵魂。为了使自己更了解作品中相关的某个内容,他会不惜代价去体验一番,寻找真实的感觉。他的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是他学习力提高的不断动力所在,也是作品能够保持高质量的关键原因。张恨水最受人崇敬的是他有着顾恺之般忧国忧民的精神,他以国家和个人的统一为人生的基本准则,关心民生。他也以此为动力,创作出许多折射旧社会黑暗统治的作品。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举动,万一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他可以为文学付出一切,乃至于自己的生命。当日本侵华,国家有难时,张恨水为之创作了大量有关抗日题材的小说,甚至慷慨激昂地要投笔从戎,其精神可见一斑。他的这种精神,也体现了张恨水能够适时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识时务,及时调整自己,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同样,这种精神也迁移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张恨水不断创作新题材作品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