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大数据时代到来之迅疾不算为过。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交互软件的全面普及均改变了教育的大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深刻而全面地影响了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对灵活、创新教育的渴望和需求加速了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教与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学生也越来越期待大学课堂的信息技术元素。混合式教学作为大数据环境下的一个重要模块已在教育界引起热议。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外语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已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于教育家,混合式教学以最低的预算和成本提高学生成绩、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于学生,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是教育领域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既可以帮助教师构建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便捷、易交际的学习环境。
外语教学的信息化之路是趋势也是必然。从2004年高教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到2007年修订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均要求英语教学模式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再次明确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与否一直被认为是外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培养卓越人才、创新人才的战略性需求也成为外语教学改革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就国家外语需求而言,这种创新人才“最主要的能力就是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缺乏专业领域内英语表达能力,就谈不上国际竞争力”[1]。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走的是一条英语专业的路子,按照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把英语当成一门专业来教。这几年,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这一情况既有教学理念问题,也与教师学历结构和教育体制有关,但是大学英语不是专业,它只有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地位[2]。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家各类外语政策制定的前提下,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历时两年研制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新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直接“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微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3]。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是外语教育的必然发展态势,也是信息化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混合式教学就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创新,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完美地结合,并吸纳了各自有优势的教学特点。然而,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混合式教学并不仅仅是把另一种技术元素添加到现有的教学结构上,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结构,并告诉我们如何教学[4-6]。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既完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又让学生的在线学习变得更易接受,创设了一个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独特融合的教学环境。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等教育界更是备受青睐。早在2003年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调查中就显示,有70%的人认为到2013年为止会有40%的课程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7]。它也势必会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因为“混合式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喜好,同时也能满足高等教育机构的需求” [8],“甚至可能会无处不在,我们有可能会最终将‘混合’去掉,直接称之为‘学习’”[9]。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试图对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梳理,并参照学生的反馈,为混合式教学策略提出尝试性的优化措施,以期进一步深化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于学勇教授和郭继东教授对本书的修改和定稿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刘晓红老师、陈珺老师、赵一帆老师、杜驭炎老师等对本次研究的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国内外学者批评指正。
钟玉琴
2016年12月
钟玉琴,2002.9-2009.7 山东大学学习 2009.12-2011.7 热带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1.7至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