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物流营销创新理论及发展趋势,分析物流市场供需特点、营销规律和营销对象需求,树立主动创新、提供增值服务的“主动优化”理念,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构建物流战略营销策略、战术营销组合策略和大市场营销策略体系。全书从物流市场营销的13P角度,将物流集成思想渗透到营销实践中去,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流营销需求研究、环境分析、物流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营销战略规划,物流服务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等。
董千里,博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应急管理学会理事、陕西物流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电子商务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级物流学》负责人,获长安大学教学名师奖。发表论文190余篇,SCI/SSCI检索3篇,EI/CSSCI/CSCD等检索40余篇,人大复印6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编著、参编)教材27部(含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6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社科三等奖1项,陕西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课题奖2项,省厅等其他科研奖项10余项;省级优秀教材奖1项、中物学图书奖5项,中物学、教指委全国高校教研课题奖1项,其他教学成果、教材奖12项;30余篇论文获各种优秀论文奖。研究领域主要有物流工程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企业管理等。
前言
本书根据互联网、物流网、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结合数据时代(Data Technology,DT)的物流营销环境及相关理论、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性的修订和完善,以满足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的建设工作需要。
本书此次全面修订和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对党和国家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文件、相关规定等进行了及时更新;②补充了物流营销新概念、新理念、新内容,阐述了物流服务价值增值方向,介绍了营销4.0时代特征,营销4.0的物流体验营销的四种常见路径;完善了服务营销概念、以集成场角度揭示的物流营销活动推进策略;展示了物流网络营销的新趋势;探讨了基于分享国内绿色物流的新体验;对拓展网络时代战术营销的新4C组合等进行了初步介绍;③引入了全球价值链概念,以及大数据技术下智慧营销新理念;诠释了“大数据”时代物流市场调查与预测手段的多样性;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对物流服务营销的影响;物流营销体系由阶段向全程的转变;“互联网+”背景下的医药物流服务模式;电商时代冷链物流的差异化服务策略;“互联网+”时代物流服务新产品代表——共享云仓与众包物流;④对物流行业的新营销宏观环境从政策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及科技层面进行了更新说明;重新审视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以京东物流为例展示物流服务如何顺应时代变化;⑤物流企业在市场定位中企业形象设计的新理念;农村电商物流市场细分主要的特点;现代各大电商购物节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调整定价策略;消费者偏好对物流服务定价的影响;⑥智能时代物流服务分销渠道,网络电商的运作模式,电商“造节”物流服务促销模式与作用;强调大市场营销,引入了大市场营销下智能营销的优势;国际物流方面的中欧班列的运营体系,物流企业进入国际物流市场的新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实践;增加菜鸟与顺丰博弈的案例供大家思考,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全面补充更新。
本书由长安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董千里教授领衔编写。第1、3、11章由董千里教授编写,陶理、旷思琪参与内容更新;第2、12章由董千里教授编写,李明垚、闫浩参与内容更新;第4章由安徽工业大学王建华副教授、淮南师范学院吴传良编写,闫浩参与内容更新;第5、6、10章由西安邮电大学朱长征副教授编写,陶理与李明垚参与内容更新;第7章由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孙承芳编写,旷思琪参与内容更新;第8、9、13章由福建江夏学院陈树公教授编写,闫浩、陶理、李明垚参与内容更新。全书由董千里构思设计和统稿。中国民航大学江红、西安烟草公司李荣国、京东西北公司常向华等都对本书的撰写完善做出过贡献。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总结提炼了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进行物流与供应链课题研究中的案例,不仅大量吸收了“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学的前沿理论成果,而且体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科研成果进教材的基本要求。本书撰写过程中也参考、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想和成果,并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在书后或相关章节中,在此我们谨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如有遗漏,敬请告知,以便在重印时更正。
由于作者都在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第一线,时间仓促,对物流市场营销学所涉及知识和内容的把握及表述可能存在缺点和不足,期盼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并能及时反馈,以便逐步完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