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八章:第壹章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前世今生、概念辨析、发展模式与业态等内容;第二章至第四章重点介绍了网络支付、P2P网络借贷和网络众筹三个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分别阐述了基本概念及类型、运营模式或盈利模式、实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等问题;第五章和第六章介绍了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信息门户和互联网征信等新兴业态,阐述了概念类型、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等内容;第七章探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用状况和基本概念等问题;第八章论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和控制措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及模式等内容。本书的正文中设有“案例分析”,每章设置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章后附有“本章小结”、“知识自测”和“技能实训”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民办高校和中职学校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还可供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前 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由于门槛过高、征信缺失等因素,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所谓的金融市场“长尾”群体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基本金融服务门槛大幅降低,满足了“长尾”客户群体的需求。而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下,借助互联网渠道提升服务和获客能力,加大了对 IT 设施技术的投入应用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视,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转型升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金融系统的构建优化和金融服务的场景中,个人征信体系及服务得到改善。
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激发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活力。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务,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网络众筹、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信托等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虽有竞争但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金融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这得益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据相关报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体量上已经位居全球首位,特别是移动支付,在全球支付产业中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这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在其粗放式的“野蛮”生长阶段,必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特别是在 2015 年 7 月到 2016 年 9 月,互联网金融处于风险爆发阶段。从 2016 年 10 月至今,互联网金融处于风险专项整治阶段。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具体表现在非法集资、违规经营、网络欺诈、违约跑路等方面,“高度警惕互联网金融风险”被写入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阶段,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文件,逐步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目前,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资产管理、现金贷、虚拟货币、互联网金融交易所等业务模式及平台,均已被纳入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范畴。
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划定互联网金融从业底线,明确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位,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和联合监管,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并要求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包括地方金融办、地方金融工作局等)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持续加强监管职能。2018 年 3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原银监会、原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解决了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我国金融监管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新格局。
我们认为,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整治和加强监管,是为了互联网金融在未来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更倚重科技力量的推动,互联网金VII前言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会更加紧密合作,并且走向持牌经营的合规化道路,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截至 2017 年年末,全球的互联网用户数量突破 40 亿,其中,我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5.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53 亿。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 1.29 亿,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 5.31 亿。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 5.27亿。全国有 150 个高职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在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规模在 2 万人以上。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数据,2019 年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将达 104 万人。为了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投资者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互联网金融基础》教材。
本书分八章。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第二章网络支付实务,第三章 P2P 网络借贷实务,第四章网络众筹实务,第五章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一),第六章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二),第七章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本书按照当前互联网金融典型业态的分布,介绍了各业态的基本概念、类型模式、发展状况、实务操作和典型案例,并专门介绍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及基本概念。本书的正文中设有“案例分析”,每章设置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章后附有“本章小结”“知识自测”“技能实训”等内容。本书有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习题库及答案等,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展示,欢迎登录该平台(http://teacher.zjedu.moocollege.com)注册学习或下载课程教学资源。本课程组将根据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情况,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资源。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个新兴领域,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教材、著作和网络文献等资料,在此向各类文献的作者表示真挚由衷的感谢。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微贷网、同花顺、连资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深圳典阅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由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吴庆念教授拟定编写大纲并总纂定稿;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杨金观教授,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聂华教授对本书的编写予以了指导和支持;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傅凌燕、姚建锋、杨桂苓、陈伟平、林铭、王晓蕾等老师参与了编写工作。由于我们的能力水平有限,时间经验不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建议,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
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也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 www.cmpedu.com 免费下载部分资源。如有问题请致电 010-88379375,QQ:945379158。
编 者
目 录序前言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 1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前世今生 2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内涵 11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与业态 18
本章小结 22
知识自测 23
技能实训 25
第二章 网络支付实务 26
第一节 网络支付概述 27
第二节 网络支付运营及盈利模式 38
第三节 网络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48
第四节 网络支付应用场景 54
本章小结 57
知识自测 58
技能实训 60
第三章 P2P 网络借贷实务 61
第一节 P2P 网络借贷概述 62
第二节 P2P 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 66
第三节 P2P 网络借贷投资实务 74
第四节 P2P 网络借贷融资实务 81
本章小结 91
知识自测 92
技能实训 94
第四章 网络众筹实务 95
第一节 网络众筹概述 96
第二节 股权众筹融资实务 108
第三节 股权众筹投资实务 118
本章小结 126
知识自测 127
技能实训 130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一) 131
第一节 互联网银行 132
第二节 互联网证券 140
第三节 互联网保险 145
第四节 互联网基金 152
本章小结157
知识自测157
技能实训160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二)161
第一节 互联网信托 162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 166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信息门户171
第四节 互联网征信 176
本章小结181
知识自测181
技能实训183
第七章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184
第一节 大数据与大数据金融185
第二节 云计算与云金融 190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与智慧金融194
第四节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金融 205
本章小结215
知识自测215
技能实训217
第八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 218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概述219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及控制 221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监管 226
本章小结237
知识自测238
技能实训239
参考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