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应用写作简明教程》从教学实践及便于学生训练角度出发,共分九章,分别是绪论、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个人职场文书、传播文书、教学及研究性文书、经济文书和诉讼文书。文后有附录。《新编应用写作简明教程》在编排上颇具特色,如单列出个人职场文书、将教学文书与研究性文书放入一类,比较新颖,非常切合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在撰写中,除了学理性内容以外,《新编应用写作简明教程》对涉及的多数文种都专门辟出“常见错误”与“写作要点”,旨在从正反两个方面纠正学生在许多具体文种的写作中存在的错误。由于这一部分在同类型教材中少有提及,因此,也成为《新编应用写作简明教程》的一大特点。《新编应用写作简明教程》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应用写作”,也可作为本科部分专业的选修课程“实用文体写作”的配套教材,还可供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自学使用。
本书各章涉及如下内容:该文种的概念、特点和种类;该文种的格式;该文种写作的常见错误和写作要点;该文种的例文。对于多数应用文种,本书除了学理性的认识以外,专门辟出“常见错误”,旨在纠正学生在许多具体文种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由于这一部分在许多同类型的教材中少有提及,故而编者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也成为本书的一大特点。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第四节 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 行政公文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指令性公文
第三节 知照性公文
第四节 报请商洽性公文
第三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事务文书概述
第二节 计划和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会议记录
第五节 简报
第六节 规章制度
第七节 启事和声明
第八节 条据类文书
第九节 招聘书
第四章 礼仪文书
第一节 礼仪文书概述
第二节 请柬 邀请函 聘书
第三节 祝辞 贺信
第四节 感谢信 慰问信
第五节 欢迎词 欢送词
第六节 讣告 悼词
第七节 代表发言稿
第五章 个人职场文书
第一节 个人职场文书概述
第二节 申请书
第三节 求职信
第四节 述职报告
第五节 演讲稿
第六节 申论
第六章 传播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息
第三节 通讯
第四节 新闻评论
第七章 教学及研究性文书
第一节 教学及研究性文书概述
第二节 学术论文
第三节 毕业论文(设计)
第四节 课题申报书
第五节 教案
第六节 教学反思
第八章 经济文书
第一节 经济文书概述
第二节 合同
第三节 市场调查报告
第四节 招标书与投标书
第五节 商品(产品)说明书
第九章 诉讼文书
第一节 诉讼文书概述
第二节 起诉状
第三节 上诉状
第四节 申诉状
第五节 答辩状和辩护词
附录
附录一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附录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附录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
附录四 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
附录六 常用修改符号及其用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演化与沿革
人类最早的写作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我国应用文写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尚书?序》说:“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即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数是生活、生产中某些事项的记载,主要是占卜记录,涉及占卜的时间、原因、应验等内容。这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它们和商周时期的钟鼎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等,都是应用文的早期形态。至于记载有虞、夏、商、周的祝辞、誓词、诰言、法令、盟约等文书的《尚书》,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专集。
战国中后期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应用文中的主体形式即公文的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已基本形成,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别。秦始皇时期,还对公文作了许多具体规定。皇帝制作的公文“命曰制,令曰诏”,面向臣的圣旨有制、诏、策、戒。臣下的上书称“奏”。还制定了“避讳”“抬头”“用印”等制度,规定了开头、结尾等书写规范。如开头用“臣××言”,结尾用“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遇有“皇帝”字样时,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此乃“抬头”。此外,臣下向皇上的文书还有章、表、议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曾归纳“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这些体式对后世的写作影响深远。
从写作实践和理论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推动应用文发展的重要时期。曹操、曹丕父子亲自动手写过不少公文。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文章分为4类8种:奏议、书论、铭诛、诗赋,其中有6种属应用文体。刘勰的《文心雕龙》把文章分为33类,其中2l类属应用文。萧统编的《昭明文选》也有20多类应用文。
唐宋以来,在科举选士的要求上,应用文写作因其乃政事之先务,成为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应用写作队伍壮大,写作水平有极大提高。许多人既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应用文写作的高手。如唐宋八大家的许多知名作品就有不少为应用文。至明清时期,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更加详备,各体格式趋于定型,公文的管理制度愈加系统严密,应用文理论研究也进一步发展。明代王志坚《四六法海》、吴纳的《文章辨体》、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都收集了许多应用文。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正式提出“应用文”名称,指出应用文有上行、平行、下行的分别,以及重辞、重实的写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