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概论》第1版出版已有五年多,多次重印,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厚爱。随着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年版)的正式发布,编者深感教材内容已略显陈旧,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修订出版第2版就成了必然。
本书在整个修订过程中,坚持“紧跟时代、吐故纳新、完善内容、贴近教学、突出实用”的指导思想,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当前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要求。本书再版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
1)更新了我国近几年的工程实例,增加了著名工程、超级工程纪录片的观看网址。
2)根据《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年版),对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
3)根据章节重点,每章后面增加了习题。
4)针对工程造价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多的择业建议。
5)在保持原版教材风格的基础上,对语言和内容进行了锤炼,使内容更加充实精练、贴近教学。
全书共8章,包括工程与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及其管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大学学习原理与专业学习方法、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制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与择业导向等内容。
全书由长安大学李建峰教授策划,李建峰、赵健、王淑芳、房伟、孟乐、张艳、徐丽娇、勾利娜等编著。
本书由山东建筑大学陈起俊教授担任主审。陈教授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的再版基于我们教学研究团队的努力,也有历届读者、同行的中肯建议,更有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另外,在修订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和所有关心本书的同行、使用者、支持者深表谢意。
由于诸多原因,本书仍会存在一些不足,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著者
序一1996年,建设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工程造价行业期盼多年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和工程造价咨询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该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取得了三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是形成了独立执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产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和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价协),以及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和工程造价咨询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目前,我国已拥有注册造价工程师近11万人,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923家,年产值近300亿元,进而形成了一个社会广泛认同独立执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产业。该产业的形成不仅为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使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业务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通过大家的努力,工程造价专业从传统的工程计价发展为工程造价管理,该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要素,甚至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造价工程师的地位之所以得以迅速提高就在于我们的业务范围没有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工程计价上,是与我们提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分不开的。目前,部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已经通过他们的工作成就,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工程管理的核心作用。
三是通过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实现了建设产品价格属性从政府指导价向市场调节价的过渡。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预算定额计价,显然其价格的属性就是政府定价;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仍然沿用预算定额计价,同时提出了“固定量、指导价、竞争费”的计价指导原则,其价格的属性具有政府指导价的显著特征。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后,我们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该计价方式不仅是计价模式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自主报价”改变了建设产品的价格属性,它标志着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建设产品价格属性从政府指导价向市场调节价的过渡。
尽管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主要业务范围仍然相对单一、狭小,具有系统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仍很匮乏,学历教育的知识体系还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部分已经不能适应构建我国法律框架和业务发展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和任务、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战略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等核心问题。就上述三个问题笔者认为:
1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和任务。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建设工程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与技能,为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的确定、建设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投资控制与管理提供智力服务。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建设工程实施以工程造价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项目管理,重点做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设方案的优化、投资风险的控制,进而缩小投资偏差,以满足建设项目投资期望的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应以工程造价的相关合同管理为前提,以事前控制为重点,以准确工程计量与计价为基础,并通过优化设计、风险控制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整体目标。
2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战略。一是在工程造价的形成机制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范秩序,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监管行之有效”的工程价格的形成机制。二是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方面,构建以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和工程计价定额为核心,以工程计价信息为支撑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三是在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方面,要在“加强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完善行业的自律管理,促进市场的规范与竞争,实现企业的公正与诚信”的原则下,鼓励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可持续发展。
序一··3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定额、信息等相互联系且可以科学划分的整体。制订和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指导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法制建设和制度设计,依法进行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与监督。规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和工程结算等各类工程计价文件的编制。明确各类工程造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定额、信息的作用、表现形式以及体系框架,避免各类工程计价依据之间不协调、不配套,甚至互相重复和矛盾的现象。最终通过建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应围绕四个部分进行完善,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体系、工程造价管理标准体系、工程计价定额体系以及工程计价信息体系。前两项是以工程造价管理为目的,需要法规和行政授权加以支撑,要将过去以红头文件形式发布的规定、方法、规则等以法规和标准的形式加以表现;后两项是服务于微观的工程计价业务,应由国家或地方授权的专业机构进行编制和管理,作为政府服务的内容。
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天津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2003年才获得教育部的批准。但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工程造价业务从传统概预算计价业务发展到工程造价管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发展正在建设和变革之中,这就急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并积极把有关内容贯彻到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中。
2010年4月,笔者参加了2010年度“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类专业协作组会议”,会上通过了尹贻林教授提出的成立“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价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的议题。我认为,这是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该套系列教材是在中价协下达的“造价工程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的课题研究基础上规划的,符合中价协对工程造价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或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方向)的本科教材。2011年4月中价协在天津召开了理事长会议,会议决定在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或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方向)试点,推行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造价员证书)制度,我想该系列教材将成为对认证院校评估标准中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
该套教材体系完善,科目齐全,笔者虽未能逐一拜读各位老师的新作,进而加以评论,但是,我确信这将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打造一个工程造价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完整结构,故笔者应尹贻林教授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要求,欣然命笔,写下对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勉为其序。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秘书长吴佐民序二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界逐渐承认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地位。这是出自以下考虑:首先,我国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迅猛增长,导致对计量计价和进行投资控制的工程造价人员的巨大需求,客观上需要在高校办一个相应的本科专业来满足这种需求。其次,高等教育界的专家、领导也逐渐意识到一味追求宽口径的通才培养不能适用于所有高等教育形式,开始分化,即重点大学着重加强对学生的人力资源投资通用性的投入以追求“一流”,而对于大多数的一般大学则着力加强对学生的人力资源投资专用性的投入以形成特色。工程造价专业则较好地体现了这种专用性,它是一个活跃而精准满足上述要求的小型专业。第三,大学也需要有一个不断创新的培养模式,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随市场需求而频繁转变。达成上述共识后,高等教育界开始容忍一些需求大,但适应面较窄的专业。在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工程造价专业周围逐渐聚拢了一个学术共同体,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类专业教学协作组”的形式存在着,每年开一次会议,共同商讨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已有几十所高校的专业负责人参加了这个学术共同体,日显人气旺盛。
在这个学术共同体中,大家认识到,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创出自己的培养特色。但也要有一些核心课程来维系这个专业的正统和根基。我们把这个根基定为与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是各高校基础课程应完成的任务,对应一些公共基础理论课程;而核心能力则是今后工程造价专业适应行业要求的培养目标,对应一些高校自行设置、各有特色的工程造价核心专业课程。这两类能力和其对应的课程各校均已达成共识,从而形成了这套“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价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以后的任务则是要在发展能力这个层次上设置各校特色各异又有一定共识的课程和教材,从英国工程造价(QS)专业的经验看,这类用于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的课程或教材至少应该有项目融资及财务规划、价值管理与设计方案优化、LCC及设施管理等。这是我们协作组今后的任务,可能要到“十三五”才能实现。
那么,高等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对象,即我们的学生应如何看待并使用这套教材呢?我想,学生应首先从工程造价专业的能力标准体系入手,真正了解自己为适应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或业主方、承包商方工程计量计价及投资控制的需要而应当具备的三个能力层次体系,即从成为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发展能力入手,了解为适应这三类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并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掌握了这几种能力。如此循环往复,与教师及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互动,才能实现所谓的“教学相长”。
工程造价专业从一代宗师徐大图教授在天津大学开设的专科专业并在技术经济专业植入工程造价方向以来,在21世纪初,由天津理工大学率先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开设目录外专业,到本次教育部调整高校专业目录获得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赞成保留,历时二十余载,已日臻成熟。期间徐大图教授创立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体系至今仍为后人沿袭,而后十余年间又经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及工程造价研究所研究团队及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高校同行共同努力,已形成坚实的教学体系及理论基础,在工程造价这个学术共同体中聚集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一系列国家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顶级成果,对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形成强烈支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高等工程教育界的认同,也获得了世界同行的瞩目。可以想见,经过进一步规划和建设,我国高等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必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序二··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IPPCE)所长尹贻林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