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是催生和改变全球商业结构与经济版图中最活跃的力量,它们也一直是改变各个国家产业经济形态、助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旗手,成为全球各国招商引资的“座上宾”。因此,国际企业作为一种全球经济现象,引起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学者的关注。不同学者对国际企业的价值和知识的阐述不仅存在学科差异,还存在使用对象理解的差异,即“用户”理解的差异。当前,许多教材对国际企业管理内容设计更强调了知识的学科完整性,站在知识者的立场来思考和写作。其优点是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门知识,其不足在于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对跨国经营管理没有贴近实际的完整体验和实践感。如果考虑到学科不同所带来的知识素材剪裁差异,这种完整体验与操控感的不足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异军突起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企业逐渐成长为跨国公司乃至全球性公司,日益成为全球商业竞争格局的“新常态”,其对国际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劲。作为一门主要以中国学生为主的课程,讲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故事”,培养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操盘手”,是国际企业管理知识传播者的使命与责任。
基于此,我们以(中国)企业海外开拓者为视角,突出“国际视野,行动导向,中国起点,全球成长”,尝试帮助那些准备或已经在海外开拓经营的学习者和职业经理人:具备思考和布局全球经营的决策能力,掌握国内外、公司内外异质化组织或个体之间关系的组织协调能力,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认识互联网时代全球经营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因此,本书适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研究生、MBA、MIB和跨国经营人员教学和阅读。
在教材整体结构设计方面,本书按照企业海外开拓者,开展国际经营管理时“认知→分析→决策→行动→协调/组织”这一逻辑来展开。
第一,作为海外经营开拓者,应对国际企业的知识理念有所了解,打破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思维定式,确立“国际化”角色定位。因而有“第一篇国际经营认知”,包括:国际企业管理导论、国际经营与管理理论等内容。
第二,企业国际经营面临最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是异质化的经营管理环境。作为海外开拓者,在海外乃至全球市场和投资布局中,首要考虑的应当是分析和判断全球和东道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家国际企业如果能适应动态复杂的海外商业、文化、政治和法律环境,那么其海外经营就是成功的。因此,设置“第二篇国际环境适应”,包括:国际经营环境与风险、跨文化管理、国际经营伦理与公共事务管理等内容。
第三,国际经营与投资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战略性决策,任何好的国际经营理念和理性的环境评估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国际经营的战略筹划与设计上。“第三篇国际战略筹划”通过跨国战略管理与实施、跨国进入与模式选择等内容向致力于海外经营的读者讲述跨国战略布局与行动的方法。
第四,国际企业管理终究是对经营活动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国际经营活动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价值链。经营活动是国际企业海外战略落地基本业务单元,从产、供、销的物化流程来看,它至少包括国际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国际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国际企业营销和品牌管理三个模块,而这正是本书“第四篇国际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
第五,国际企业的复杂性不仅指的是其外部经营环境和业务的复杂性,也指的是其内部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如何组织控制好一个异质性人员、环境、资源、利益等构成的国际化实体,并激发其高效运行和目标达成的行动,这对任何国际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五篇国际管理活动”从国际企业组织设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财务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国际经营管理新动向等方面,帮助海外经营管理者理解和把握国际企业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本书由来自6所高校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专业领域,从事国际企业管理核心内容教学的教师组成的跨校团队共同编写,力求发挥不同院校该领域教师各自的优势。教材编写前,大纲设计五易其稿,内容也多次增删修改,并以讲义的形式在国际商务2014级学生课程中试用,又做了进一步修订。我们力图不断完善,奉献集体智慧与上佳成果给广大教师与读者。
本书由乐国林任主编,王璟珉、张党珠和陈公行担任副主编,刘振、孙秀明、艾庆庆等共同主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第11章:乐国林(青岛理工大学);第2章、第8章:孙秀明(青岛理工大学)、艾庆庆(青岛理工大学);第3章:张党珠(天津师范大学)、乐国林;第4章:张晴(山东财经大学);第5章:居岩岩(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璟珉(山东财经大学);第6章、第14章:刘振(青岛理工大学)、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乐国林;第7章:王璟珉(山东财经大学);第9章:陈艳(青岛理工大学);第10章:范雅楠(青岛理工大学);第12章:陈公行(青岛黄海学院)、薛静(青岛理工大学);第13章:毛淑珍(青岛理工大学)、张党珠(天津师范大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的研究生也参与了部分章节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