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反垄断法的解释、运用以及法律政策的评价方面,广泛认识和利用经济学方法的现象由来已久。对于欧美国家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信息经济学、博弈理论的迅猛发展为背景,产业组织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的手段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学在竞争法等领域的解释、运用上,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呈现出了日趋活跃的态势 。这一态势也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竞争法)的诠释以及运用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反垄断法参照经济学的观点方面,日本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①形成了基于经济分析的框架性法律准则,例如,2004年出台的《有关企业合并审查的反垄断法指南》 ,2009年出台的《有关排他性私人垄断的反垄断法指南》 等;②增加了利用经济学观点的实用设计,例如,在排除措施的设计以及规制企业合并问题的解决措施上的设计等;③在经法研究方面,就反垄断法学者的研究而言,广泛流行着在充分研讨经济学观点的基础上再做出规范性主张,以及通过反垄断法学者与经济学学者的共同研究来对基于反垄断法的判例做出案例的分析等。
我国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译者认为,在利用经济学的方法诠释反垄断法方面,我国至少取得了两个方面的进展:①初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横向企业合并的基于经济分析的法律准则,例如,《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1号)和《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55号)等。②对于纵向价格限制的反垄断的判例方面(强生对锐邦一案),已初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判例特色,例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就强生对锐邦一案所做出的最低价格转售维持的四个评价标准(即是否存在充分的相关市场竞争、市场参与者市场地位的大小、是否存在实施最低价格转售的动机,以及是否存在最低价格转售的限制竞争效果)。由此可见,我国也在逐步将经济学的方法引入法律法规并与国际接轨。
本书是日本神户大学法学系和经济学系共同开设的由各系各抽出30名学生所组成的法经联合专门教育计划的部分成果的荟萃,其内容不仅包含了规制企业行为的反垄断法中经法研究的成果,也包含了门类更广泛的有关企业和个人的各类法律中经法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是近年来出版的少有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既适合于高校经济学系和法学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也可作为行政、司法部门在对个案的处理中做出双向思考以便给出合理性决策时的参考,更能为其他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为此,在翻译此书之际,我们特邀请对本书所涉及的各个章节有过专门研究的国内外高校的教师或在校博士研究生对原著做了专业性翻译,力求做到精准和专业。以下是各章的编写和翻译分工:
序章,原著作者:高桥裕——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柳川隆——神户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译者:郭薇——北海道大学法学研究科高等法政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第一章,原著作者:岛并良——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中村健太——神户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副教授;译者:王琦——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第二章,原著作者:榊素宽——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副教授,饭田秀总——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副教授;译者:高银实——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在读博士。
第三章,原著作者:柳川隆,泉水文雄——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译者:吴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员,郭强——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教授。
第四章,原著作者:大内神哉——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勇上和史——神户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副教授;译者:乌兰格日乐——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法学部副教授。
第五章,原著作者:关根由纪——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小盐隆士——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译者:乌兰格日乐。
第六章,原著作者:齐藤彰——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田中洋——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副教授,座主祥伸—— 关西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译者:柴裕红——兰州大学法学院讲师。
第七章,原著作者:古谷贵之——京都产业大学法学部助理教授,宫泽信二郎——法政大学经营学部副教授;译者:柴裕红。
第八章,原著作者:角松生史——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岛村健——神户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竹内宪司——神户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副教授;译者:张荣红——九州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院助理教授。
附录,原著作者:中西训嗣——神户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译者:李玥——神户大学社会科学府社会系统创新中心研究员。
以上为全体编写和翻译人员的分工。在此,殷切希望本书能为我国在经济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本书在出版之际,受到了日本原著作者柳川隆教授、高桥裕教授以及大内伸哉教授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