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写,是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紧紧围绕着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现状,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在公共关系领域的新研究成果,理论的阐述简洁而清晰,突出了实践技能的提高与运用,可操作性非常强。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公共关系主体、客体与手段,公共关系的调研、策划、实施与评估,公共关系礼仪等,内容精简而实用。本书构思新颖,针对性强,体系清晰,内容简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章节编排上,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开篇由案例导入,正文部分穿插了大量的小案例及思考与练习,每章结尾部分提出本章的学习指导,并附有实训应用,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技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国力不断增强,各方面建设事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此相适应,社会对专业公共关系人才或具有公共关系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组织都在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的职能来开拓自己的资源,公共关系备受关注,公共关系的职业化、专业化、普及化、公众化越来越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缺少公共关系人员的组织或组织人员缺少公共关系意识,都是很难融入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本书的编写就是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培养的实际,体现高职院校人才模式改革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和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层面,以全新的体系来编写的。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特色。
1.系统性本书内容结构安排合理,体系完善,结构严谨。在内容的选择上,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同时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取舍,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一门符合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
2.新颖性在每章的结构编排上,都是由学习目标、案例引入、正文、学习指导、课后思考与练习、案例分析、实训应用等部分组成,保证了学习者学习的全面性、明确性和目的性。
3.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的理论讲授简洁而清晰,通俗易懂,案例的选择紧紧贴近主题。本书精选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近几年的典型案例,对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和进行社会实践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每章都附有实训应用,体现出了较强的应用性。
4.针对性本书的编写是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紧紧围绕着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并具有一定公共关系意识和素质的人才。
本书第3版更新,对部分章节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使知识点更加明确和容易掌握。在保留原有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几年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由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等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事本书教学的老师共同完成。全书由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朱权教授拟订大纲,总纂定稿,具体分工为:主编朱权教授,副主编张春秋副教授、费水蓉讲师,参编肖丽平老师、车丽莉老师。各章节撰写者是:第1、2章,张春秋副教授(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第3、5、6、10章,朱权教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第4、7章,费水蓉讲师(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第8、9章,肖丽平、车丽莉老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本书由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王春旭教授、院长主审。
本书在编写中引用了众多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在此向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高伟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也深表谢意。
限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朱权2016年8月
朱权,男,1970年5月出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授,法学硕士,中共党员,2004年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现任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系党总支书记,广东省高级职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山市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山市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应急管理专家组综合管理类专家(第二届)、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理事、中山市场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籍贯黑龙江省。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公共关系导论1
学习目标1
案例导入1
1.1 公共关系的含义2
1.2 公共关系的要素与特征6
1.3 公共关系的功能10
1.4 公共关系的范畴与体系14
1.5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16
学习指导22
课后思考与练习23
案例分析23
实训应用24
第2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26
学习目标26
案例导入26
2.1 公共关系的主体27
2.2 社会组织中的公关机构:公共关系部28
2.3 专业公关机构:公共关系公司31
2.4 公关活动的操作者:公共关系从业人员35
学习指导41
课后思考与练习42
案例分析42
实训应用45
第3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46
学习目标46
案例导入46
3.1 公众的含义、特征及分类47
3.2 内部公众53
3.3 外部公众58
学习指导65
课后思考与练习65
案例分析65
实训应用66
第4章 公共关系手段:传播68
学习目标68
案例导入68
4.1 公共关系传播理论69
4.2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与选择75
4.3 公共关系传播实施技巧82
学习指导90
课后思考与练习90
案例分析91
实训应用92
第5章 公共关系调研94
学习目标94
案例导入94
5.1 公共关系调研的意义与内容95
5.2 公共关系调研的程序102
5.3 公共关系调研的原则与方法105
学习指导113
课后思考与练习114
案例分析114
实训应用115
第6章 公共关系策划117
学习目标117
案例导入117
6.1 公共关系策划概述118
6.2 公共关系策划的内容与程序120
6.3 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129
学习指导134
课后思考与练习135
案例分析135
实训应用138
第7章 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140
学习目标140
案例导入140
7.1 公共关系活动模式141
7.2 公共关系活动实施146
7.3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56
学习指导166
课后思考与练习166
案例分析167
实训应用168
第8章 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评估169
学习目标169
案例导入169
8.1 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和程序170
8.2 公共关系评估的标准与方法173
8.3 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177
学习指导181
课后思考与练习182
案例分析182
实训应用184
第9章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185
学习目标185
案例导入185
9.1 企业公共关系概述186
9.2 企业CI战略195
9.3 企业公关与企业文化208
9.4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216
学习指导220
课后思考与练习220
案例分析221
实训应用223
第10章 公共关系礼仪224
学习目标224
案例导入224
10.1 公共关系礼仪概述225
10.2 公共关系日常社交礼仪229
10.3 外事交往礼仪240
学习指导245
课后思考与练习246
案例分析246
实训应用249
参考文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