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由序、专家评议、总论、省际篇、城市篇、公众评价篇、绿色发展调研考察与借鉴、专家论坛、省市绿色体检表和附录组成。各部分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30个省(区、市)和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进行了测度、分析和专题研究。"总论"重点介绍了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省际指标体系和城市指标体系的完善,展示了30个省(区、市)和100个城市的测算结果及排序,并对报告的整体框架进行了介绍。
总论
第一篇 省际篇
第一章 省际经济增长绿化度测算及分析
第二章 省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算及分析
第三章 省际政府政策支持度测算及分析
第四章 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
第二篇 城市篇
第五章 城市经济增长绿化度测算及分析
第六章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算及分析
第七章 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测算及分析
第八章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
第三篇 公众评价篇
第九章 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十章 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及组织实施情况
第四篇 绿色发展调研考察与借鉴 总论
第一篇 省际篇
第一章 省际经济增长绿化度测算及分析
第二章 省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算及分析
第三章 省际政府政策支持度测算及分析
第四章 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
第二篇 城市篇
第五章 城市经济增长绿化度测算及分析
第六章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算及分析
第七章 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测算及分析
第八章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
第三篇 公众评价篇
第九章 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十章 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及组织实施情况
第四篇 绿色发展调研考察与借鉴
第十一章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全球范围推进绿色工业
第十二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绿色发展
第十三章 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业节能减排效率
第十四章 中国285个城市的工业集聚与绿色发展
第十五章 北京农村地区绿色发展调研报告
第五篇 专家论坛
治理大气污染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里约+20”峰会之后的国际绿色经济走向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进绿色工业发展的五个方面
政府也会“漂绿”吗?
论绿色减贫新理念及绿色减贫指数研究
绿色发展指数需要特别关注滨海湿地
低影响开发与水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发展成果评价的核算思考
以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构筑当代绿色生态文明
第六篇 省、市“绿色体检”表
附录
附录一 省际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附录二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各章主要执笔人
后记
总论
人类总量超过了 70亿人,当今技术持下賺界经济已经出了多个地求极,如室气体的 排放、臭氧层的枯竭、化学的污染、淡水的消耗、悬浮微粒负荷及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①。联合国自 2008年以来,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正在制定的后2015议程,其核心就 是可持续发展。2014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举办了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再次重申了成员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 峰会)成果文件《我们希望的未来》中做出的承诺’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发展再次重申其重大意义和当 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成员正在强力地推动一场绿色革命,包括多种混合动力和电动 汽车、海运减排、分布式能源、绿色建筑及涉及全方位的绿色工业的推行。
中国目前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挑战。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 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 4%和 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2013?2014年,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的 严重雾霾天气。包括食品安全、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极大地影响了人 民的生活质量。党的“十八大”及时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强调了发展方式的转型。在现阶 段,中国社会经济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但这种发展又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中国政府提出的 生态文明和生态红线已弓丨起全世界的高度评价与关注。
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 增长模式,力求实现“吃饱喝净、健康卫生、教育脱贫”的社会经济基本目标,实现“天蓝气爽、地绿 河清、生物共存”的资源环境基本目标③,-步步实现绿色和发展协调的战略,走出经济转型的可持 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其完善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包括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两套体系。中国省际绿 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于2010年建立,并在2011年根据专家和社会意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完善, 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从2012年开始,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不再变动,2014年 仍采用此体系进行测算。另外,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于2011年建立,三年来,在多位专 家、学者的指导下,同时考虑指标数据可得性等问题,该测算体系在逐年改进,逐步完善,2014年 仍有小的调整。
(一)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在2014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课题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建议,为保证指标体系的持续性和可
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二十一世纪议程.纽约:联合国,2000.
②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求是,2013,(24): 3?11.
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2014人类绿色发展报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4.
比性,近期内应不再变动指标体系,可待“十三五”时期,根据中国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进展及实 际情况再进行调整。因此,2014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仍由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 和政府政策支持度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如表0-1所示。
表0-1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绿色增长 效率指标 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3.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 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氨氮排放量 9. 人均城镇生活消费用电
经济增长 绿化度 第一产业 指标 10.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11. 土地产出率 12.节灌率 13.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第二产业 指标 14. 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15.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 16.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19.六大高载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第三产业 指标 20.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2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2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资源丰裕 与生态保 护指标 23. 人均水资源量 24.人均森林面积 25.森林覆盖率 26.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 27.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28.人均活立木总蓄积量
资源环境 承载潜力 环境压力 与气候变 化指标 29. 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 3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31. 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 32.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 33.单位土地面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4.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5.单位土地面积氮氧化物排放量 36. 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 37. 单位土地面积氨氮排放量 3$. 人均氨氮排放量 39.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 40.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 41.人均公路交通氮氧化物排放量
绿色投资 指标 42.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4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4.农村人均改水、改厕的政府投资 45.单位耕地面积退耕还林投资完成额 46.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政府政策 支持度 基础设施 指标 47.城市人均绿地面积 48.城市用水普及率 49.城市污水处理率 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1.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 52.人均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网长度 53.农村累计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 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环境治理 指标 55.人均当年新增造林面积 56.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 57.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 5$. 工业氮氧化物去除率 59.工业废水氨氮去除率 60.突发环境事件次数
注,本表内容由课题组在2014年多次专家研讨会上讨论确定
(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其改进
2014年,课题组召开专家咨询会,邀统计、生态、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讨 论,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和测算工作进行了一定调整。
1.测评城市仍保持为100个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测评城市源于环境保护部(简称环保部)公布的113个环境监测重点城市。 2011年确定测评城市时,由于大部分城市数据缺失,最终选择了 34个城市,即4个直辖市、5个计 划朝市和25个省会城市(因数据原因,拉萨和乌鲁木齐暂未列入)。2012年,在多位评审专家的建议下,课题组以“人均GDP位于当年全国城市前20位”和“数据完备”这两条原则,新增4个城市, 即克拉玛依、苏州、珠海和乌鲁木齐。2012年共计38个测评城市。
从2013年开始,环保部113个环境监测重点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数据已经完备,因此,2013年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测评城市由38个綱为100个,2014年我们仍沿用100个城市进行测算,具 体城市如表0-2所示。
表0-2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测评城市
地区 城市个数 /个 具体城市 地区 城市个数 /个 具体城市
北京 1 北京 河南 6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 安阳、焦作
天津 1 天津 湖北 3 武汉、宜昌、荆州
河北 3 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湖南 5 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
山西 5 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 广东 6 广州、韶关、深圳、珠海、 汕头、湛江
内蒙古 3 呼和浩特、包头、赤峰 广西 4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
辽宁 6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 本溪、锦州 海南 1 海口
吉林 2 长春、吉林 重庆 1 重庆
黑龙江 3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 四川 5 成都、攀枝花、泸州、绵阳、宜宾
上海 1 上海 贵州 2 贵阳、遵义
江苏 7 南京、无锡、徐州、常州、 苏州、南通、扬州 云南 2 昆明、曲靖
浙江 5 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 陕西 5 西安、铜川、宝鸡、咸阳、延安
安黴 3 合肥、芜湖、马鞍山 甘肃 2 兰州、金昌
福建 3 福州、厦门、泉州 青海 1 西宁
江西 2 南昌、九江 宁夏 2 银川、石嘴山
山东 8 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 济宁、泰安、日照 新疆 2 乌鲁木齐、克拉玛依
注:本表的城市选自环保部公布的环境监测重点城市
2.新增“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指标
课题组纖在收集指标数据时发现,从2013年开始,环保部统计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数据 只公布省区数据,重点城市的相关麵不再发布。因此,“政府政策支持度”一级指标下的“工业环境 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三级指标的数据不再可得。课题组在专家咨询会上提出此问题 后,多位专家经瓶复讨论,最终决定在“政府政策支持度”一级指标下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三级指标,替代原来的“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级指标。
3.适当调整“绿色投资指标”下属三级指标权重
由于数据不可得等原因,2014年新增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三级指标,替代原来的“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三级指标。但由于投资类的指 标受投资周期及政策的影响较大,通常会产生年度间的较大波动。因此,专家研讨后决定适当降低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三级指标的权重,以减少波动带来的影响。
同时,为保持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稳定性,仅在新增指标所属的“绿色投资指标”组内 进行权重调整,具体如表0-3所示。
表0-3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绿色投资指标”下属三级指标权重调整(单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调整前权重 调整后权重
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2. 75 3. 30
政府政策支持度 绿色投资指标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2. 75 1. 65
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2. 75 3. 30
注,本表内容由课题组在2014年多次专家研讨会上讨论确定
整体而言,2014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仍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 级指标组成。同时,为保证测算的可比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014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一级指 标和二级指标权重与2013年指标体系保持一致,没有变动,具体指标如表0-4所示。
表0-4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绿色增长 效率指标 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3.人均城镇生活消费用电 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氨氮排放量
经济增长 第一产业指标 9.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绿化度 第二产业 指标 10.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11.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 12.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第三产业 指标 15.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1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1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资源丰裕与生 态保护指标 18.人均水资源量
资源环境 承载潜力 环境压力 与气候变 化指标 19.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 2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1.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 22.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 23.单位土地面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4.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5.单位土地面积氮氧化物排放量 26. 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 27. 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