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系列》以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发展的新特点,具体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强化实训、加强应用技能培养。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系列》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流程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并采用新颖统一的格式化体例设计,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系列》既可作为专升本及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学的教材,也适用于企事业IT工作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用书,并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且推动着当今世界跨入信息社会的步伐。以计算机为主导的计算机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经济,正在全面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如今,计算机应用水平、信息化发展速度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现代化!没有计算机网络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计算机应用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文件及规定,启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税”等富有深刻意义的重大工程,加速推进“国防信息化、金融信息化、财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因而全社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计算机学习与应用的热潮。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老化、教材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精神和“强化实践实训、突出技能培养”的要求,根据企业用人与就业岗位的真实需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安全”等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与调整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北京联合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北方工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山东滨州职业学院、首钢工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北方工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黑龙江工商大学、北京石景山社区学院、海南职业学院、北京西城经济科学大学、北京朝阳社区学院、北京宣武社区学院等全国30多所高校及高职院校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主讲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士共同撰写了这套教材。
本套教材包括《计算机基础实例教程》、《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等16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全体作者都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守统一的创新型格式化设计;注重校企结合、贴近行业企业岗位实际,注重实用技术与能力的训练培养,注重实践技能应用与工作背景紧密结合,同时也注重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具有集成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易于实施教学等特点。
本套教材不仅适合高职高专及应用型院校“计算机应用、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同时也可作为工商、外贸、流通等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于广大社会自觉者也是有益的学习参考读物。
系列教材编委会
2014年7月
二版前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的基础,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后台,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国家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面对中国市场国际化发展,各行各业正面临着更大、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生存企业就必须注重结合行业特点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发展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从事IT产业和企事业信息处理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技能。本教材注重以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提高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备发展,结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知识要点、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
本书自出版以来,因内容实用可读性强,而深受全国各类高校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已多次重印。此次再版,结合读者对本教材提出意见和建议,作者审慎地对原教材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完善修订,在保留原书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压缩理论知识、扩充操作实训、进行知识更新,意在更好地为计算机应用教学实践服务。
本教材由李大军进行总体方案策划并具体组织,都日娜主编并统改稿,董德宝、韩金吉为副主编,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董铁教授审定。作者编写分工为:牟惟仲(序言),郑慧勇(第1章),董德宝(第2章、第3章),徐军(第4章),韩金吉(第5章、第7章),都日娜(第6章、第8章),马瑞奇、温志华(附录);华燕萍、李晓新(文字修改、版式调整、制作教学课件)。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最新书刊、相关网站资料以及国家历年颁布实施的法规与管理规定,精选收录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并得到计算机行业协会和业界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配合教材使用,特提供配套电子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足,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4年8月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1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1
1.2信息管理基本概念2
1.2.1信息3
1.2.2信息系统8
1.3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9
1.3.1管理信息10
1.3.2管理信息系统12
1.3.3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程与趋势13
1.4管理信息系统结构15
1.4.1管理信息系统结构模式15
1.4.2管理信息系统功能18
1.5管理信息系统新形式19
1.5.1物料需求计划19
1.5.2制造资源计划20
1.5.3企业资源计划21
1.5.4客户关系管理22
1.5.5供应链管理23
1.5.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4
1.5.7决策支持系统24
习题与实践25
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平台27
2.1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模式27
2.1.1系统平台的发展28
2.1.2开放式计算机系统29
2.1.3系统模式31
2.1.4客户端/服务器模式32[3][4]2.1.5浏览器/服务器模式36
2.2系统软件平台38
2.2.1操作系统38
2.2.2数据库管理系统41
2.2.3开发工具45
习题与实践47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48
3.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理论概述48
3.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48
3.1.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49
3.1.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51
3.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52
3.2.1生命周期法52
3.2.2快速原型法56
3.2.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57
3.2.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61
3.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投标与招标61
3.3.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招标61
3.3.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投标62
习题与实践62
第4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分析63
4.1系统的规划63
4.1.1信息系统规划概述63
4.1.2系统规划的必要性64
4.1.3系统规划的内容64
4.1.4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65
4.2系统分析66
4.2.1系统分析概述66
4.2.2现行信息系统描述68
4.2.3现行信息系统分析74
4.2.4目标系统的逻辑描述77
4.2.5系统运行环境分析80
4.2.6系统分析报告83
习题与实践84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85
5.1系统设计85
5.1.1系统设计概述86
5.1.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89
5.1.3代码设计95
5.1.4数据库设计99
5.1.5输入输出设计102
5.1.6处理流程和程序框图设计107
5.1.7系统设计说明书109
5.2系统实施与评价110
5.2.1系统实施概述110
5.2.2程序设计112
5.2.3系统调试114
5.2.4系统测试报告与说明书115
5.2.5系统转换118
5.2.6系统实施文档121
5.2.7系统的验收122
5.2.8系统的运行管理与评价122
习题与实践126
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 127
6.1数据采集技术128
6.1.1数据采集的定义和特点128
6.1.2数据采集技术的分类及应用128
6.1.3发展中的数据采集技术130
6.2条形码131
6.2.1条形码概述131
6.2.2条形码识读与印刷设备136
6.2.3条形码的应用领域139
6.2.4我国条形码的推广140
6.3金融信用卡141
6.3.1信用卡简介141
6.3.2信用卡的应用143
6.3.3信用卡的风险管理144
6.4IC卡148
6.4.1IC卡的特点148
6.4.2非接触式IC卡150
6.4.3IC卡应用领域及现状152
习题与实践155
第7章通用管理信息系统156
7.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56
7.1.1企业产品管理系统159
7.1.2企业财务管理系统164
7.1.3企业统计管理系统165
7.1.4应用中的系统问题167
7.2商业连锁业管理信息系统167
7.2.1应用的效益169
7.2.2应用的特点170
7.3办公管理信息系统171
7.3.1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71
7.3.2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172
7.3.3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173
7.3.4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174
习题与实践174
第8章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175
8.1系统开发目标175
8.1.1开发目的与任务175
8.1.2开发环境的基本要求176
8.2后台功能的实现 176
8.2.1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176
8.2.2数据库服务器的设置180
8.3系统平台的连接181
8.3.1ODBC的设置181
8.3.2IIS的设置184
8.4前台功能的实现188
8.4.1动态管理站点的设计188
8.4.2动态管理站点的测试206
8.4.3系统开发报告208
附录A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融合的若干意见》209附录B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214
附录C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申报程序(试行)218
参考文献220
(2)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利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概念设计。值得注意的是,面向对象的设计与面向对象的分析使用了相同的方法,这就使得从分析到设计的转变非常自然,甚至难以区分。可以说,从面向对象分析到面向对象设计是一个积累性的模型扩充过程。这一过程使得设计变得很简单,它只是从增加属性、开始服务的一种增量式的扩充。这一过程与结构化开发方法那种从数据流程图到结构图所发生的剧变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设计阶段就是将分析阶段的各层模型化的“问题空间”逐层扩展,得到一个模型化的特定“现实空间”。有时还要在设计阶段考虑软硬件体系结构,并采用各种手段(如规范化)控制因扩充而引起的数据冗余。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是将面向对象设计中得到的模型利用程序设计实现,具体操作包括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调试、试运行等。前两个阶段得到的对象及其关系最终都必须由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等技术来实现,但由于在设计阶段对此有所侧重考虑,故系统实现不会受具体语言的制约,因而该阶段占整个开发周期的比重较少。
当然,应尽可能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一方面,由于面向对象技术日趋成熟,支持这种技术的语言已成为程序设计语言的主流;另一方面,选用面向对象语言能够更容易、更安全和更有效利用面向对象机制,更好地实现面向对象设计阶段所选的模型。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开发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是理解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
(1)对象
客观世界的问题都是由客观世界中的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将客观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问题空间中的对象。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面对的对象也就不同,因此对象是不固定的。一本书可以是一个对象,一个图书馆也可以是一个对象。对象的定义是对一组信息及其操作的描述。对象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私有数据结构和处理,这些处理又称为操作或方法,包括控制和过程。其中私有数据表示了对象的状态,该状态只能由私有操作来改变,每当需要改变对象的状态时,只能由其他对象向该对象发送消息。
②消息是用来请求对象执行某一操作或回答某些信息的要求,消息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程序的执行是靠在对象间传递消息来完成的。表示消息的形式是消息模式,对同一消息模式的不同消息,同一对象所作的解释和处理都相同,但是会由于对象状态的不同而导致操作结构的不同。一个消息模式定义对象的一种处理能力,所有的消息模式及相对于消息模式的处理能力,定义了对象的外部特征。
(2)类和实例
在客观世界中,有着许多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如小轿车、大客车、卡车等都可归类为机动车。从对象的观点看,具有共同的属性、共同的操作性质的对象的集合就是类,而单个对象则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