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了检测与质量管理,测量误差及分析的基本知识,检测抽样和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测量常用工具的使用,长度与直径的检测,形位误差的检测,及角度、表面粗糙度、螺纹及齿轮的检测方法等。
前言“公差检测与质量分析”是高职学校的数控、模具、机械制造及工程机械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课程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为固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我们特编写了本书。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进行,这也是高职学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采用了教学内容与检测测量器具密切结合的方式,以方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全书分为上篇与下篇两大部分。上篇具体内容主要是介绍检测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孔与轴的公差配合知识,测量误差处理及抽样调查的基础知识等。由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将原来的“公差与配合”更名为“极限与配合”,所以上篇的第4章命名为“极限与配合”。下篇为具体的检测器具及用法的介绍。由于上篇主要是一些管理及检测知识的简介,可在普通教室授课;下篇主要是介绍常见检测器具的使用及常见公差的检测方法,建议在理学一体化教室授课,使学生边学边练。
本书的第1章及第8~10章由李英老师编写,第2~4章由孙超老师编写,第5~7章由孙超与李英老师共同编写。本书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授何伟主审。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出版说明
前言
绪论
上篇 公差检测与质量分析基础知识
第1章 检测与质量管理
1.1 检测技术基础
1.2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第2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1 测量误差概述
2.2 衡量精度的标准
2.3 尺寸误差统计方法
第3章 抽样检测
3.1 抽样检测的概念和作用
3.2 抽样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极限抽样误差和区间估计
3.4 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3.5 抽样检验的组织方式
第4章 极限与配合
4.1 极限与配合概述
4.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4.3 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4.4 极限与配合的代号
4.5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4.6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下篇 公差检测与质量分析实践项目
第5章 长度及内径尺寸的检测
5.1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5.2 尺寸误差的综合检测方法
5.3 工件长度与外径的测量
5.4 孔内径和深度的测量
第6章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6.1 零件几何要素和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分析
6.2 直线度误差及其检测
6.3 平面度误差及其检测
6.4 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及其检测
6.5 跳动误差及其检测
第7章 角度的检测
7.1 角度及锥度检测的方法
7.2 常用角度检测工具的使用
第8章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8.1 表面粗糙度的概述
8.2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8.3 表面粗糙度误差统计方法
8.4 用光切显微镜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要点与方法
第9章 螺纹的检测
9.1 螺纹的概述
9.2 普通螺纹的检测方法
9.3 普通螺纹合格性的判断
9.4 螺纹检测
第10章 齿轮的检测
10.1 齿轮的应检精度指标、侧隙指标及其检测
10.2 用公法线千分尺检测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
10.3 用齿厚游标卡尺检测齿厚偏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