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与一位执业几十年的精神分析师的对谈,按照职业发展顺序,探讨和审视了精神分析师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如患者对分析师不回应的愤怒、分析工作中的性诱惑等伦理问题、分析师作为普通人在治疗工作中如何自洽、如何判断患者的可分析和不可分析、分析治疗应该何时结束等,对精神分析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反思意义和借鉴提高价值,同时可以帮助第三视角的大众更深入地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以及更科学地理解其作用、难点和潜意识/移情等概念。
奥格登是国际公认的当今最具创造性的分析思想家之一,本书是奥格登本人重要的的一本论文集,探讨了精神分析思想的一些前言问题,分析了心理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包括对外部世界的一些思考,强迫性沉思、白日梦、精神不集中等主题的思考,尤其他在本书中首次提出的征服性第三方是在投射性认同研究方面最大胆的创新之作,也可以说是奥格登本人对精神分析技术构想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本书探讨的问题对指导治疗师的治疗过程尤其重要。
《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5版)作为心理咨询领域的畅销书,根据希尔教授的“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提出了一种将当事人中心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整合起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来访者探索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发现适应不良的想法和行为的根源和后果,并依此采取行动,创造积极的长期变化。 本书将作者丰富的临床和课堂经验整合成一本易于阅读的助人过程指南。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三阶段模式背后的理论原理、掌握助人过程的基本临床技能,还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助人过程以及运用哪
这本书里有很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心理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咨询师有什么倾听与引导的技巧?咨询师与来访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咨询师如何发现来访者自己意识不到的问题?又是如何用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供创造性的思路,让人豁然开朗、与自己和解的?好起来的标准是什么,被治愈的感觉又是怎样的?作者凝练超过50年的临床经验,把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之所以发挥作用的精髓,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个过程就好像分析师潜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又重新浮出水面,告诉来访者
《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第13版)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行为科学研究(尤其是心理学)的各种实验和非实验方法及其基本原则。每一章都围绕研究过程中的特定步骤详细描述。全书尤其注重对因果推断的探讨,以此为基础拆解各种研究设计背后的逻辑。本书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定量研究提供了手把手的教学指导。此外还介绍了质性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和现象学研究,以及混合方法研究。全书在详细探讨各种研究方法的同时,还涵盖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撰写和发表研究报告。
动机式访谈作为治疗心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发展势头正猛。这本权威的操作指南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临床医生解决来访者的矛盾心理,并动员他们的能量和个人资源做出改变。各章的作者都是那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提出了在各领域内应用动机式访谈的最先进策略。这些领域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意念、强迫症、饮食障碍、问题赌博、家庭暴力、青少年戒烟、成瘾等。每章都提供了使用动机式访谈的基本原理,展示了它是如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并讨论了在这个领域内实施动机式访谈的挑战、潜在解决方案、临床实践和研究的重
本书是对分析性存在和来访者-分析师相互联系的基本维度进行的深刻探索,它为扩展精神分析治疗的范围和处理一些困难的治疗情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埃舍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来访者的体验世界和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她和来访者一起经历了黑洞、分离、死亡、困倦、石化、沉默、渴望、变态的深度和心灵感应梦的谜题,同时经历了来访者-分析师合二为一的出现,以及它的挑战和神秘。利用温尼科特的遗作和比昂的晚期作品,超越了主体间性分析概念,见证了来访者-分析师的相互联系,埃舍尔提供了她自己对一体或存在于一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团体,比如学习小组、读书会、成长营、非营利组织、政治组织、团队、企事业单位等,人们起初怀着饱满的热情加入团体中,想获得知识、技能或者心理的成长,而团体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出了特定的团体文化、影响力和问题,但团体中发生的事情往往让参与者失望或震惊。 这是一本关于参与团体的个人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群体生活的最糟糕方面影响的书,这本书的很多例子都取自治疗性社区中出现的小群体、大群体和多群体系统的财富。作者借鉴了其他团体动力学方面的著作,尤其是比昂、杰奎斯、门齐斯·莱思等,他的独特
本书分为丧失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应用、夫妻和家庭中的丧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精神分析视角下的丧失及其对夫妻和家庭的影响;联结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一种适用于忧郁症夫妻的强化技术;评估和阐述夫妻功能中未完成的丧失问题等。
本书是奥格登对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一些基本概论的创造性理解的论文集。尤其是对威廉?费尔邦、温尼科特、比昂、汉斯?罗耶瓦尔德等著名心理大师的一些经典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