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科学始于好的问题,这是解读自然的通用的钥匙。本书对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发现进行了有趣的探究。这些科学发现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态,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的看法,而且启迪了更多思考,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书的探究之旅分为三部分:仰望宇宙、俯视地球、内观生命。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解读了一系列科学本质的问题,带领大众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学会用科学的思想看待世界。本书如同一本侦探小说,读者可以像破案一样解读科学:观察自然现象,提出质疑,最终根据科学证据得出结论。
杰·英格拉姆博士是加拿大家喻户晓、影响广泛的科普大咖,他主持加拿大探索频道黄金时段的科普节目《每日星球》长达16年,是该频道的开创元老。不仅擅长演讲,且长期坚持科普文章创作,出版近二十种畅销北美的科普读物。担任旨在促进创造性科学写作、传播和社交媒体发展的班夫中心主席。因其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努力在加拿大获奖无数,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钻石禧奖章和加拿大总督功勋奖的获得者。
The Science of Why系列是杰·英格拉姆博士最具代表性
《上海政协年鉴.2022》由上海市政协研究室综合处负责编纂,共分为两部分:上海市政协篇、区政协篇。上海市政协篇,设工作报告、决议决定、年度工作要点、制度建设、重要会议、协商民主、重要活动、专门委员会工作、专题调研、委员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社会团体、组织概况、机关建设、报刊社论、大事记。区政协篇,为各区政协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委员会工作、重要活动、重要文件、重要建议及调研报告目录、重点提案目录,组织情况等。
和刻本亦名和板,扼要概括之即日本刊本。和刻本宋人文集共有53人所著115种191版。本书遴选南北两宋4种和刻本,在广泛征引书目、详细梳理史料的同时,尤其充分利用当今难得之便利条件,广泛收集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地图书馆数十种全本、原版珍稀善本电子版。着重运用文献学方法,弥补前人研究之缺失,深入文本,逐卷、逐篇、逐字详细对勘雕篆手法、版面格式、序跋印记、文字异同,以求最为真切实证汉籍历来传世文本之样貌、东渡扶桑和刻典籍之本真。探知文本之渊源、价值之优劣、版式之特质。诸本研究,亦涉及现代
江户时代中期以后,长崎港成为日本唯一的对外窗口,且仅接待来自中国和荷兰的贸易商船。《清俗纪闻》是日本宽政年间(1789—1800)担任长崎奉行的中川忠英组织近藤守重、林贞裕等人向赴日清商询问中国风情习俗并记录绘编,是了解当时中国江南民情的重要资料。 全书分为论述篇、译注篇,其中,论述篇由四章构成,分别为:“第一章 《清俗纪闻》的编纂与“华夷变态”思想”“第二章 《清俗纪闻》的内容构成与研究价值” “第三章 《清俗纪闻》的诸写本及收藏情况” “第四章 《清俗纪闻》的稿本《续清朝探事》”
由于时代悬隔,几经书厄,两晋南北朝流传至今尚为全本的经学文献所剩无几,两晋南北朝各正史又无艺文、经籍志,唯有《隋书·经籍志》尚保存一些篇目。至清代辑佚学发达,学者于经解、类书中勾稽爬梳,使得今人可以窥探部分亡佚文献之一斑。同时,清人对两晋南北朝正史艺文、经籍志有所补修,在此基础上对文献书目进行统计、整理,亦可以展现当时经学文献之大貌。本书就立足于此,通过对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全面考察,展现这一时期经学文献的特色,由此重新审视此时期经学的发展面貌及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精选了宗白华、朱光潜、林徽因、傅雷、沈从文等名家关于“美”这一主题的优秀篇章,基本反映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对“美”和“艺术”的感悟与思考。也大致勾勒出前辈学人对“美”的认识轨迹,同时也为读者呈上一席“美学的盛宴”。本书以读者感兴趣的形式将美学说明白、讲透彻,选目精当,雅俗共鉴,主题全面,带给读者思想的震撼和美的享受。选篇雅俗共鉴,名篇汇集,极富艺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经审阅,书稿无政治导向、宗教、民族问题。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梁漱溟、冯友兰、章太炎、钱穆、李石岑、嵇文甫、朱光潜、史铁生等名家具有代表意义的经典篇章,从中可见中国哲学之精髓。同时详尽地阐述了大师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与理解。所选篇目雅俗共鉴、思想深邃,内容充实而博大,极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本书以读者感兴趣的形式将东方哲学的远流及发展脉络说明白、讲透彻,选篇精当,雅俗共赏,内涵丰富,将带给读者超越古今的震撼和哲学启示。书稿文字严谨,名篇汇集,有着穿越时代的思想价值和理论高度,经审阅,书稿无政治导向、宗教、民族问题。
本书精选了王力、朱光潜、朱自清、龙榆生、闻一多、俞陛云、俞平伯、周汝昌、沈祖棻等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对诗词鉴赏方面的文章。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读者不仅能从中看到贯穿千年的诗词歌赋及其背后的故事,更能够了解到诗人们的个性、襟怀与抱负,读诗词,看今朝,厚重而悠远的人文之美带给读者的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文化之旅。书稿选编精当,名篇汇集,具较高的文学性、思想性、可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和出版价值。经审阅,无政治导向、宗教、民族问题。
纂修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古典目录学的巅峰之作,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四库全书总目》620则清别集提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考证与观念辨析的研究方法,探究清别集提要之生成过程、考证文献与版本信息之正误、辨析诗文批评之得失、梳理后世学者对清别集提要文学观念之接受与修正。此研究旨在肃清官学思想支配下清别集提要存在的文献错误与观念缺失,还原清代文学真实面貌,为清代文学研究和清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