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明代万历中后期至清代雍正时期前后一百二十年间《诗经》研究史,深入分析了重要学者如郝敬、何楷、冯复京、钱澄之、朱鹤龄、陈启源、顾炎武、姚际恒、毛奇龄、王夫之、孙承泽、冉觐祖、方苞、李光地等的诗经学,立足于文本和学术史视野,全面梳理这一学风转变重要时期《诗经》研究观念、方法的演进趋势,明清学者对诗序、毛传的认知过程及其在学术上的影响,讨论了汉学风气和考据兴趣的兴起,并对科举文化、商业出版与诗经学的关系,类书与经解的交互,清代官修《诗经》注本的传播与影响等都做了细腻考察。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 B. 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对比的视野。 全书体例谨严,既有对经学发展的宏观把握,也着重分析了皇侃、熊安生、刘炫、刘焯、孔颖达、颜师古等个案,填补了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
本书从《论语》《孟子》等国学传统作品中精选一批可以体现民族品格和民族特质,流传广、影响大、对为人处事具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名言古训,配以注释、译文和简明导读提示,把名句注释、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梳理结合起来,把名句解析与全文背景、文化现象结合起来,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力争让读者在更好地理解传统名句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重要现象、典型特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使其在学习传统名句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推动,不仅长知识,而且在阅读之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馆开馆,于敏中出任正总裁,为纂修《四库全书》的主要负责人,常随乾隆左右。陆锡熊与纪昀(晓岚)同任总纂官,具体负责主持编纂工作。
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的五月至九月,乾隆都前往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于敏中随行,期间乾隆关于《四库全书》的旨意,以及于敏中的想法、相关事宜等,通过于敏中的书信,向在北京的陆锡熊等人传达落实。今仅存的56通书札,即是四库馆前期,于敏中与陆锡熊集中商讨如何编纂《四库全书》的珍贵史料。涉及内容极为丰富,举凡人员配备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学中的管理文化为线索,介绍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思想,探究中国管理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演进,比较近现代国内外社会发展及管理实践,从国学的视角诠释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多样性管理等管理职能的原理与实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和掌握较为经典和实用的管理思想、理念、管理模式与方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四个自信”,培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素质
本书为琚小飞四库学研究专著。琚小飞,安徽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长期从事清史、四库学、历史文献学等研究。全书24万字,总分五章,内容主要围绕四库学新材料与新视角展开,具体包含四库馆阁肇建、库书的抄缮撤改及补函、四库馆运作、四库相关图书的纂修、四库底本研究、《四库总目》的研究与考辨等诸多方面,均立足学术前沿,考据信而有征。全书所收文章大多曾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多数结论已得到学界检验与认可,又经作者潜心修润,增订失误,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四库学研究专著。
本书是“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中的一种,本书是钱基博四种“解题”“读法”类著作的合集,涵摄四部中的经、史、子三大板块。具体包括《周易解题及其读法》、《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老子解题及其读法》、《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书中考镜源流、缕述变迁、介绍版本,尤其可贵的是指出各书的具体读法,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经典,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本书适合热爱传统文化的大众读者,本书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
校勘之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石,而对于儒家经典文本的校勘,更是经学乃至中国古典学术的核心内容。儒家经典相沿有“五经”“九经三传”诸说,南宋之后,十三经的组合方式,逐渐形成固定搭配,《十三经注疏》遂成为士人阅读的最基本文献,影响深远。然而由于经疏文字率而搭配,相互迁就改易,人为造成经典文本的混淆。宋板《十三经注疏》在宋、元、明三朝不断刷印,但后印本多有补板、修板,字迹漫漶,明代又据之翻刻为闽本、监本、毛本诸本,文本讹误更甚。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广罗善本,延纳学界菁英,纂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备列诸本异同
《四库学》系连续性出版物,每年两辑,已经出版八辑。该书系第九辑,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四库记忆遗产研究、四库体系研究、四库目录研究、四库学理研究。具体内容涉及《四库全书》与藏书家、《四库全书》与中华文化传承、儒家文化与理论框架、《周易》中的公正意蕴、清代目录学家的著录补遗、四库馆臣求实精神、《四库全书》对于地域文化的意义、朝鲜士人眼中的《四库全书》及其衍生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编写一本为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国学通俗读本绝非易事。 《国学通俗读本》尝试有针对性地从传统文化经典中选材,依照《大学》“修齐治平”的思路,分“修身编”“齐家编”“治国编”“平天下编”四部分。编写形式为故事导读、名言节选、主题解读三部分。 《国学通俗读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特色、有创意、接地气,凸显实用性、趣味性、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