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量构式是一项涉及到多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构式视角下的汉语动量组配认知研究》立足于认知构式语法,综合运用Langacker自主-依存关系理论、转喻理论、图式构式等理论,对现代汉语动量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考察。 该成果以现代汉语18个动量词的动词为研究语料,首先界定了动量词的核心概念,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运用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尝试构建现代汉语动量构式研究的理论框架---ECM的“自主-依存”模型。以期通过对现代汉语动量词及其句法关系的探索,为汉民族的认知方式、词典编撰、语言类型
本书是针对经济类与管理类联考中写作部分的参考书。内容编排合理,先给出整体思路,再讲细化步骤,后实战演练。在介绍考试大纲、写作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按题型进一步划分为思路手册和背诵手册,先打通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写作思路,以“四步法”示范搭建答题框架,主要包括考情详解、示范答题、巩固测试等内容,再辅以背诵要点,帮助考生灵活记录写作技巧及答题规范。该书介绍了实操性较强的技巧,例如论说文理由、论说文模板等,给考生提供写作思路。
本书是蒋伯潜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的代表作,既汇集了古今众说,又有作者自己的裁断,同时也是民国时期问世的十余部文体学专书中最为详实、篇幅最大的,故颇值得关注。蒋伯潜先生在评述前人分体得失的基础上,兼容新旧、沟通中西,将狭义的文章与文学并列,构建了包含古往今来中国文体全貌的新的分类系统,并折中群言、阐明体类,精要论述了各体之特征、源流、作法,书末还附论风格,力求具体。作者融通旧学新知的精神及其理路、方法,也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国学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知识架构、人文精神
本书探索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笔者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模式。书中详细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发展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笔者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公文写作》旨在帮助读者培养行政公文、商贸文书、财经文书、法律公文等多个领域的公文写作能力。《公文写作》共分为十章,包括公文概述、行政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规章制度写作、会议文书写作、交际礼仪文书写作、商务贸易文书写作、财经文书写作、传播文书写作和法律文书写作。每章通过案例导读分析不同类型公文的内容结构、写作格式,以及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践训练环节帮助读者领会和掌握公文写作的精髓与技巧。《公文写作》为读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公文写作学习资料,无论是正在学习公文写作的学生,还
本书选取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学术论文,以其为案例,邀请论文作者撰写论文写作方法和反思,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科的研究者撰写论文提供参考,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能力、问题意识和研究水平。书中还包括学术论文摘要、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提纲等范本。
《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使用手册》(以下简称“使用手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期创新项目“《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词表制定(常模建立)》”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该成果于2018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重大成果之一。该成果经历了六年的艰苦工作,收集、标注和分析了北京四个城区的4000多名一岁半到六岁半的普通话儿童看图说词的发音数据, ①建立了“北京地区1.5至6岁普通话儿童看图说词的标准语音数据库”;②研制发布了可以临床应用的评估儿童发音水平的“1.5至6岁普通
2020年,《译路峰景——名家谈翻译》三部曲的出版,获得了译界学者和广大翻译研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不少国内高校师生及海外同仁表示,书中多位实践派名师的译笔之谈,对其翻译学习与研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基础上,本书将目光投向域外汉学家,推出姊妹篇《译海远航——汉学家谈翻译》。本书延续《译路峰景——名家谈翻译》的策划思路与编撰定位,通过“汉学名家荟萃”的方式,为广大读者呈现多样化、多视角的“翻译盛宴”。 在长期从事东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许多汉学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翻译感
“方言文化进课堂”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现象,不仅涉及语言文字领域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还关联教育、文化、新闻、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本书以历时九年的语情监测为基础,从地域差异、组织差异、层次内容差异、校内外关联差异等线索切入,对各地开展“方言文化进课堂”的状况及特点做了全景式梳理,并对“方言文化进课堂”的基本要素以及方言社会使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