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15年起启动的项目,本书为该项目的调查成果之一。全书主要依据2012—2021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山东汉语方言调查”及“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东库”中的方言实态数据,展现了烟台市11个方言点的概况、音系、词汇、语法、语料等内容,详尽、准确、全面地记录了烟台方言当前的情况。本书是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科学、标准、统一的方法,历经十年采集记录烟台方言的最新成果。
汉字词是古代中朝日越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近现代西学东渐与东亚汉字新词研究的重要内容。书稿从通用汉字词与国别汉字词视角,探讨汉字词在域外汉字文化圈的传承与创新,展示近现代中日汉字词在朝韩越的受容与衍生,全面呈现汉字词在东亚环流的整体面貌。本书首次整理中日韩越近现代新词源流一览表,影印附录越南《南风杂志》词汇表。本书作者现为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东亚汉字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
作者精选常用文字500余字,分为“道数第一”“天地自然第二”“草木其三”“鸟兽虫鱼其四”“人其五”“政经战其六” “文化其七”“识文断字”“万理归一”等9部分。每一个文字分别用“甲骨文、篆、隶、草、行、楷”等书体进行书写,让读者对字形的演变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对读者书法学习有指导示范的作用。全书根据每个文字的字义,配有对应的诗书画同源小插图,插图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查阅方便。作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常年研究文字,使本书在文字的识读上更容易,也更有趣,有利于达到快速识字的效果。
“汉字文明传承”丛书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汉字文化学术精神内化及其传承的创新性进行系统探索,呈现文字背后的观念变迁与发展,深刻揭示汉字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系。《汉字“和道”观念史》全书共六章,重点挖掘和梳理“和”类汉字,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发掘提取民族固有的纯粹鲜明的观念思想范畴,采集知识、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将甲骨文、金文、战国简文帛书、古玺印文、古陶文、古币文、秦汉简文帛书、石刻篆文等字样文献,依次排比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使用的原形字,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
“汉字文明传承”丛书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汉字文化学术精神内化及其传承的创新性进行系统探索,呈现文字背后的观念变迁与发展,深刻揭示汉字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系。《汉字中的礼法观念》为丛书之一,全书共四章,重点挖掘和梳理“礼仪”类汉字,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发掘提取民族固有的纯粹鲜明的观念思想范畴,采集知识、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发展史及汉字中的礼法观念,涉及语言学、文字学、哲学等。
“汉字文明传承”丛书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汉字文化学术精神内化及其传承的创新性进行系统探索,呈现文字背后的观念变迁与发展,深刻揭示汉字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系。《时令类汉字中的时间观念》为丛书之一,全书共七章,以一系列较为常用的时令类汉字为例,从文字学的角度详细分析这些汉字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等古文字阶段的形体构造,揭示其造字原理与字义的内在联系。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发掘提取中华民族固有的纯粹鲜明的观念思想范畴,采集知识、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发展
本书讲解了内科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心电图检查、神经内科疾病、心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消化内科疾病、肾内科疾病、老年常见内科疾病及内科常见疾病护理的内容。
本书从写作的基础知识讲起,结合创作者的实际写作经历与写作教学经历,重点介绍了影视剧本、漫画脚本、网文、短篇小说、影视向IP与出版小说的写作技法。
《学会写作》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新媒体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运营策略,提升职场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第一章为写作技巧,带领读者探索新媒体文章的本质,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如何构思和撰写,从选题的挖掘、论点的构建、大纲的构思,到开头、结尾、金句的创作,再到素材的积累、故事的打造、标题的拟定等方面,均提供了详细的方法。第二章为媒体实战,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介绍微头条、情感类文章、干货类文章和人物稿的特点和撰写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在新媒体领域的实战能力。第三章为数据分析,介绍如何通过对数据的拆解提升文章质量和推
《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建构与认知加工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学术思路,采用演绎与归纳并行的逻辑路径,研究现代汉语的动词配价问题。《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建构与认知加工研究》*先提出理论假设“基于逻辑配价的汉语动词配价理论”,然后通过一系列神经心理学实验验证了理论假设的主要思想,证明提出的“动词配价应二分为典型配价与不典型配价,二价动词是汉语中的典型动词,二价结构是汉语动词的典型配价结构,构式和超词库特征都影响动词配价的建构”等观点都具有心理现实性,能得到不同神经机制的支撑。基于实验结果和前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