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第2版)》是高职高专数控专业教材,其特色是结合数控加工工艺的学习来掌握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数控加工的概念,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方法与步骤,数控机床编程的基本知识,数控铣削、数控车削、加工中心工艺与编程,数控自动编程以及数控编程综合实训。本书的实例均有完整的加工方案、夹具、刀具及程序示例等,可用于高职高专项目化教学。本书把数控高级、中级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融入内容编写中,并附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操作工考试模拟试卷,可供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参
本书围绕铝合金薄壁构件激光焊接机理与工艺,主要介绍激光焊接过程多尺度建模方法、熔池传热与流动行为、凝固特征参数分布、凝固微观组织演化、焊缝组织性能调控等内容。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工艺应用实例展现给读者,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提高激光焊接工艺水平。
本书介绍了利用UG NX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全书按知识结构分为11章,内容包括UG NX注塑模具设计基础、模具设计初始化工具、模具修补和分型、模架库和标准件、浇注和冷却系统、其他工具、一模两腔模具设计、多腔模模具设计、分型模模具设计、多件模模具设计、动定模模具设计等知识。本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各章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关联,帮助读者快捷地掌握所学知识。 本书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模具设计相关人员的自学辅导书。 本书所配电子资料包含全书实例源文件及同步教学视频,供读者学
本手册基于ISO GPS、ASME GD&T标准当前的最新版本,并兼顾以前版本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梳理了ISO GPS和ASME GD&T图纸的特点、基本术语和定义,详细阐述了ISO GPS和ASME GD&T的公差原则、公差修饰符号的使用、基本公差符号的定义、功能和检测等内容。本手册可供制造企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机械设计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作为工具书学习使用,还适合高等院校机械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钢铁材料的金相检验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钢的宏观检验,钢的平均晶粒度评定,非金属夹杂物金相检验,钢材显微组织检验,低、中碳钢球化组织检验,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金相检验,弹簧钢金相检验,高碳铬轴承钢金相检验,工模具钢金相检验,特种钢金相检验,渗碳件和碳氮共渗件金相检验,渗氮件和氮碳共渗件金相检验,感应热处理件金相检验,渗硼件金相检验,渗金属件金相检验,铸钢金相检验,铸铁金相检验,钢焊接件金相检验。本书采用现行标准,内容新颖实用,金相分析实例丰富,书中的实例均来源于生产一线,具有
本书以飞机机身结构和发动机特殊部件涡流检测的应用研究为背景,深入研究了常规脉冲涡流检测技术中场–路耦合建模与计算、信号特征提取及探头设计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复杂边界条件下三维涡流场及电路耦合问题的理论建模与计算、弧面导体涡流检测中提离和倾斜效应的理论分析及抑制方法、盘孔结构裂纹涡流检测探头设计及其偏移干扰抑制方法等。
全书共有8个项目。项目一:电弧焊基础知识;项目二:焊条电弧焊;项目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项目四: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项目五: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项目六:埋弧焊;项目七:焊接机器人;项目八:其他焊接方法。本书在内容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对于焊接方法的学习,总体思路是:提出任务→对任务进行工艺分析→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工艺→工艺实施→检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因此更便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本书通过六章主要讲述了焊接作业与配套电器设备的基础知识与具体应用。第一章通过结构焊接基础、焊接修复、典型石化设备的制造、焊接质量管理介绍焊接工程基础知识。第二章通过焊接接头型式、焊接工艺参数及选择、钢板对接断弧击穿法等介绍焊条电弧焊。第三章通过坡口形式和尺寸的选择、焊接工艺评定、焊件的预热及其焊后热处理等介绍焊接质量的工艺保障。第四章通过焊接结构的断裂事故、焊接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消除对策、焊接断口分析等介绍焊接缺陷、对策及结构断裂分析。第五章通过电气设备相关知识问答、配套电气设
本书共12章, 以及3个附录, 系统地介绍了GD&T图纸的特点、基本术语和定义。本书详细阐述了GD&T的公差原则, 27个公差修饰符号的使用, 12个基本公差符号的定义、功能和检测, 复合公差的理解和应用。本书采用国际最新标准ASME Y14.5-2018作为依据, 内容全面、文字简明、图表数据充实, 采用了大量、详细的应用图例, 力求增强可读性、易懂性和实用性。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知识,全书共5章,分别为数控加工技术概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基础、数控车削工艺与编程、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教学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中的程序代码全部经过上机验证,均正确可用,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相关程序的加工动画。读者如果需要本书中的程序源代码,可与作者联系(E-mail:zhzk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