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文本原意的深度耕读,提炼经典作家的思想精粹,进而或从思想史、或从争议论点、或从现实效应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马克思的思想图景与强大魅力,力图还原其原初语义。本书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它的写成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萌芽前的最后一个有决定意义的步骤。这部著作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已经达到的某种结论,而是在于,各种必要的思想材料开始汇集、融合,并得到了尽管还不完备、但却是较为系统的创造性发挥。因此,它需要读者对马克思批判的诸种思想,尤
剩余价值理论诞生150多年来,现代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实现方式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生产方式全球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造实践,迫切需要根据实践发展和理论自身的逻辑进程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书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有的唯物辩证方法、科学抽象方法以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再现客观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经济范畴,溯本清源、澄清误读,还原经典著作的本真,拉近理论与
《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彻底批判的一部恢宏巨著、经典文献,一经问世便被称颂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推荐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五章,围绕《资本论》的创作历程、主要内容、思想观点展开全面深入解读,包括资本的生产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具体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规律等,并以新
本书是帕舒卡尼斯的个人代表作,同时也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开山作,以及苏联时期最具国际声望的法哲学专著。俄文初版于1924年,译者拟根据其生前最后一版即1927年俄文第3版翻译,并仔细参考1929年德文版和1978年英文版。据说罗斯科·庞德正是因为读到这本书的德文版才决定学习俄文的。作者是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思路发展其理论的。该书章节目录如下:俄文第3版序言俄文第2版序言导论法的一般理论的任务第一章抽象科学中的具体建构方法第二章意识形态与法第三章关系与规范第四章商品与主体第五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构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理上对其总结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本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伦理思想和学科建设发展成就为研究对象,在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文献收集与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分析研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伦理学理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本书在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理论视域下全面阐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通过细致辨析恩格斯自然观与恩格斯辩证法两个方面进而揭示自然辩证法的真实内容及其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真正目的及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贡献,在展开论述过程中论证逻辑较为严谨,所给出的一些结论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本书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探索的理论精神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
本卷试图全景式地展现20世纪下半期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东欧各国的发展过程,突出的一条主线就是其曲折发展的三部曲,借此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三个命运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一是1945—1985年,苏东各国力图突破传统计划经济苏联模式的改革,三次来潮,又三次受挫,曾取得哪些成果,又有哪些历史教训?二是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受挫之后,迷失方向,改旗易帜,乃至发生苏东剧变,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遭受了一次世界历史性的大曲折,其深刻根源到底何在?三是从1991年苏东剧变之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思
本书主要是基于“新唯物主义”视角探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深度耕耘,对一系列关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澄清。这些问题包括: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论域、主题和变革逻辑,以及马克思哲学对传统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瓦解和超越。本书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文本为依据,剖析了马克思在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过程中实现的哲学革命的演变逻辑和思想内涵,深入而又系统地呈现马克思哲学对以“柏拉图主义”为基本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变革和超越,
本书以列宁原著为文本依据,全面梳理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破解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遭遇人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之需的“瓶颈”问题提供重要指导。首先,立足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回答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如何产生的问题;其次,厘清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探索历程,回答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如何演进的问题;再次,从《列宁全集》中梳理出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价值、内在意蕴、基本条件、实现路径的具体论述,回答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何、有何的问题
本研究以哲学人民性的历史演进为逻辑前提,以马克思哲学人民性为原生理论基础,提出并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新概念,再以此为基点,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创新的根据和基本路径,进而循着创新问题和基本路径,探究现实世界人民性时代化创新思想,并自觉进行现实世界人民性关键领域的创新,从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新理论体系,即人民哲学理论体系。人民哲学是关于人民的存在、本质、本性及哲学人民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理论体系,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哲学。为人民立世、立人、立业是其三个基本范式,为人民立业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