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以马克思文本为基础,对马克思是否存在生命政治思想做出了肯定性回答;回到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中梳理了生命政治的产生及演进逻辑,揭示了马克思如何通过对资本增殖本质的分析来直指生命受控的根源,如何在把握资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深刻剖析资本权力对生命的整体操控;论证了马克思生命政治思想的理论旨归在于探讨破除资本逻辑、实现生命主体性复归的现实路径。本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论及生命政治的现实面向,并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展开与西方生命政治研究学者的对话,通过进一步探讨马克思身后的西方学者对生命政治的延伸与思考
本书立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生存论为理论基础,借鉴西方公共性理论和关怀伦理理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综合运用人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主要运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文献研读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等方法,试图厘定公共生存、公共关怀理论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内在关联,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这一理论和实践课题,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哲学生存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历史
《哥达纲领批判》一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包括马克思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和他1875年5月5日给威廉·白拉克的信。《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以劳动问题为主线,关涉平等、公平问题,关涉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关涉自由、民主问题,关涉国家职能转变及国家未来走向等问题,是一部以劳动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著作,是一部集中、系统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作品,是我们深度思考劳动问题可资借鉴的不可多得的经典文献。
《马恩通信选集》作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和组织编译出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收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密切结合了现代中国革命斗争的任务,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策略和态度,为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抗战策略和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研究《马恩通信选集》的编译和传播过程对于我们从一个侧面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诞生的》最先于1973年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狄茨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当时发表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西欧工人运动发展,有关马克思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特别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些具体历史资料,例如:正义者同盟为制订纲领所作的努力,1838年卡尔·沙佩尔所写的《财产共有制》残稿,等等。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共产党宣言》,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参
本书属于回眸经典系列。《法兰西内战》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 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 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 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法兰西内战》在总结巴黎公社
本选题以19、20世纪之交尤其是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这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围绕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内部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根本性问题——“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以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个问题为研究主线,按照历史的逻辑对关切论争主题的最主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三人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进行系统化考察,同时还以十月革命问题为理论焦点分别就三者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
本书主要是基于“新唯物主义”视角探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深度耕耘,对一系列关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澄清。这些问题包括: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论域、主题和变革逻辑,以及马克思哲学对传统西方哲学理论建制的瓦解和超越。本书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文本为依据,剖析了马克思在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过程中实现的哲学革命的演变逻辑和思想内涵,深入而又系统地呈现马克思哲学对以“柏拉图主义”为基本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变革和超越,
本书以列宁原著为文本依据,全面梳理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破解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遭遇人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之需的“瓶颈”问题提供重要指导。首先,立足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回答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如何产生的问题;其次,厘清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探索历程,回答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如何演进的问题;再次,从《列宁全集》中梳理出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价值、内在意蕴、基本条件、实现路径的具体论述,回答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何、有何的问题
本研究以哲学人民性的历史演进为逻辑前提,以马克思哲学人民性为原生理论基础,提出并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新概念,再以此为基点,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创新的根据和基本路径,进而循着创新问题和基本路径,探究现实世界人民性时代化创新思想,并自觉进行现实世界人民性关键领域的创新,从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新理论体系,即人民哲学理论体系。人民哲学是关于人民的存在、本质、本性及哲学人民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理论体系,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哲学。为人民立世、立人、立业是其三个基本范式,为人民立业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