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或王国政治思想的嬗变。本书所陈述的,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和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所具有的不同政治思想,并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本书分为三卷六编。上卷第一编陈述的是辽朝的“儒化”政治思想,第二编陈述的是西夏的“佛化”政治思想。中卷第三编、第四编和下卷第五编、第六编,详述了金朝“治化”政治思想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进程。辽朝、西夏、金朝都引入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使之成为本王朝或王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
西方思潮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关系问题,是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大主题。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所发生的社会大转型,不仅改变了几千年的思想演变轨迹,也直接影响到今天中国政治思想形成中的一些基本方面。而中国近代“变局”中所逐渐形成的早期维新派或早期改良派,恰恰处于这一思想转折发生的最初阶段。王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或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中著述最多,涉及的层面最广的代表人物。王韬的政治变革思想,立足于自强求富的时代主题,在延续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的同时,最早将变革的内容由器物拓展到了政治领域。
本书从思想史的视角切入,探讨西方文明和儒家文明中协商思想的源头和资源。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西方文明中协商民主的思想源头。第二部分探讨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协商传统。第三部分将民主和协商民主观念置于中西方对话的背景中来加以考察。本书的特色是直面民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心系中国协商民主长远发展的根基,并将这种忧思转化为潜沉的学术探讨,从文化传统中寻找民主进一步深化的思想资源。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破除民主问题上的西方中心论,而且可以为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字政府发展的现状、评价指标、典型框架,系统性介绍了数字政府架构设计方法,包括基本流程、模型、框架、架构风格。本书从解构动机入手,为数字政府战略架构、数据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物理架构、安全架构、运维架构、规则架构、实施和迁移给出实施参考。本书针对数字政府技术升级和迁移、政务科技创新与先行先试等提供了实用性的架构实施工具及管控措施,并结合实际提供了应用案例,适合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政府人员及服务数字政府建设的企业、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阅读。
《北大政治学评论》(PKU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连续出版物。本刊秉持推动中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宗旨,倡导严谨治学,鼓励理论创新,关注实证研究,主要刊登中外学者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新代表性学术论文和评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本辑《北大政治学评论》以制度与治理为主题,约请多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学科和方法视角分析特定制度及其对中外治理的影响。全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
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智能化设备、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智能应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从应急大数据技术、应急云计算技术、应急物联网技术、应急通信技术、应急机器人技术、应急无人机技术、应急3S技术7个方面,介绍各种智能化应急技术的概念、发展历史,并结合防灾减灾信息化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实践介绍智能技术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一些应用。 本书力求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版式,向读者展示智能应急技术的内容及应用,可以作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应急管理
本书内容共有十二章,分别是“行政管理概述”“行政管理职能”“组织与行政”“人力资源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办公室管理”“税收申报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危机管理”“行政责任与伦理”等。
《政治思想评论》第2辑以法国新黑格尔主义为主题,重点聚焦新黑格尔主义思想家亚历山大科耶夫和让伊波利特。本辑收录了科耶夫少为人知的书评、通信和访谈,以及伊波利特的三篇有关《精神现象学》的重要阐释文章。两位思想家对黑格尔思想的阐发深刻影响了20世纪法国哲学、政治哲学的思想景观,是引导我们进入黑格尔政治思想的重要门径。本辑也继续关注英国观念论者,除了阐发其政治哲学,更着重介绍其社会改革实践的情况。学术书评亦为本辑一大特色。
本书首先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特征、原则、职能、要素、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形象、城市形象、政府领导形象和公务员形象塑造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特别是政府网络危机管理等政府公共关系的全新领域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体系。为了增强本书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每章后面还辅以鲜活的政府公共关系典型案例、新颖的实训项目和丰富实用的课后练习题。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院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社会主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