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普遍认为,美国应该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民主、培育开放的国际经济,并建立国际制度,按照美国的形象重塑世界,这样世界会更加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美国因奉行自由主义霸权政策,*终成为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国家,不断进行破坏和平、损害人权、威胁国内自由价值观的对外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诸多麻烦。本书作者米尔斯海默认为,自由主义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注定要失败。他指出,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会约束美国在海外的自由主义霸权政策,美国采取更为克制的外交政策更有意义。《大幻想:自由主义
目前,中美关系处于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几年以来*紧张、*危急的状况。中美关系是否已经或终将进入新冷战状态?目前的状态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其结果如何?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压力?对于这些问题,不仅中国政府各部门都在思考,学界各领域也必须做出回答。作为历史学者,特别是专门研究冷战国际史的学者,更是责无旁贷。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组织本校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在以往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十五篇专题报告,分欧洲和亚洲冷战的起源、美苏太空及核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概念源自何处?崛起国与守成国是否必会发生冲突?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系统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问题。艾利森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出发,对历史上发生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这16个案例包括成功避免陷入战争泥淖的4个案例和以战争收尾的12个案例。同时,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12个通往和平的方法。在本书最后,艾利森将对其观点
《中外旧约章汇编》辑录了自中国开始对外签订条约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所有中国对外订立的条约、协定、章程、合同等,是目前*完备的1949年以前的中外条约集成。这部条约汇编凝结了王铁崖先生十几年心血与数十年学术功力,直到今天,仍是研究中国对外关系乃至中国近代史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包含序言、绪论、第一章中印发展简史与当代关系、第二章当代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第三章当代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第四章当代中印关系中的经贸问题、第五章面向未来的中印关系、参考文献和结语共九个部分。
本书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发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缘起,并弘扬其现实意义;二是促进中国划定与所有邻国的陆地疆界,营造安邻睦邻的周边环境;三是以点带面地把握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突出周边外交的首要地位;四是服务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一书基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近40年演变历程,内容包括对外开放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广泛建立伙伴关系,推动国际关系多极化;抓住战略机遇期,开创外交新局面;构建立体布局,彰显大国特色四方面内容。全书以前言、结束语及24章的篇幅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成就及经验。
《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一书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近年来,国际局势变乱交织、权力重组、民心思变,传统强权、垄断资本、民粹势力为了维护各自利益,既相互掣肘又彼此妥协,使国际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
迈克尔·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蕞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而后,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深度探究并扩大了文章中的论点,写成此书。在书中,他们描述了美国在物质和外交上提供给以色列支持的惊人水平,
《冷战国际史研究》No.27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苏(俄)建交七十周特邀专论、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特邀专论、“经济冷战”特邀专论、“经济冷战”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档案研究信息、口述历史及档案文献等。出版此集刊的目的在于推动中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档案文献栏发表的材料,为保留解密档案的原貌,本集刊未作任何删改。本集刊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