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为何这样让人无法忘怀?有这么一群读书人,他们赶上了糟糕的年代,留下了累累的硕果。这是一部由当年的学生自行组稿编撰出版的西南联大文献,是关于西南联大最具价值的原始文献之一。文字虽然朴实,内容却很丰富。《联大八年》由闻一多先生题写书名,由《除夕副刊》主编,最早由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于1946年7月出版。本书由历史回顾联大生活联大教授三部分组成,既介绍了联大校史上一系列重大的事件,也有衣食住行等生活的片断回忆,更讲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和102位联
本成果围绕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质量保障能力及其运行效度直接影响其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遵循“现状反思-比较借鉴-理论建构-实践应用-路径优化”的整合路径探究其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性。本成果以应用研究为主,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梳理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有益经验,分析和解构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开发并建构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的共同治理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典型案例并对其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要素有哪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什么样的背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去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体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明确目标方向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精准施策,分析要素构成,即厘清目标方向、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前提。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它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不断创新。本书以“高校学生管理”为主题,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以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内涵、发展历程和时代现状等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首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基础性探究,又从学生事务、心理健康和危机事件等多个视角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本书内容详实,主题明确,可供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读者阅读与参考。
本书首先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发展及其趋势、数字化工作系统与工作方式做了简要介绍;其次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再次分析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让读者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然后对数字化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最后从多维度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发展,充分反映了21世纪我国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前沿问题,力求让读者充分认识数字化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第5版)》是在此书前四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全书共分为12章,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分别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财产、消防、交通、食品卫生、教学实验、网络信息、兼职就业、自然灾害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危险辨识、安全保护、事故防范、救援组织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法律法规。由于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高校校园安全特点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本书引用的部分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政策也有更新,案例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反映最新知识。本书配有配套教学课件,新开发了与教材配套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随着知识驱动创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本书聚焦新时代中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变革问题,对相关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研究对象并借助相关理论凝练研究框架,回顾了中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转型的历程,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分别描述当前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转型的应然方向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揭示当前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变革中的现实样态和发展困境,并从教学、科研等相应维度提出优化大学教
本书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质性访谈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对新时代下高校科研育人的理论基础、内涵、要素、必要性、价值意蕴、运行机理、问题现状、域外经验、实践创新等展开系统的研究,以全面揭示我国高校科研育人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完成从理论推演到现实落地的研究构架。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高校辅导员自我发展概述,简述了高校辅导员自我发展的概念、本质与特点;第二章介绍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背景;第三章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第四章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标准,论述了高校辅导员标准的实施;第五章为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技术,简述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最后总结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长效机制建设;第六章针对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第七章为高校辅导员教育培养,针对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介绍
本书以中国35所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为主、访谈为辅的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近40年来中国高水平大学教师海外流动的演变情况和现状,深入探讨了海外流动经历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包括海外流动经历对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学术网络、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学科、性别和年龄差异,单一的海外访学、海外博士、海外工作经历,与双重的“海外博士和工作”经历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等,并从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