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ASCD(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出版,领导力专家皮特·霍尔撰写。校长是教育引擎中非常重要的驱动者。作为在开展有效的领导力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学校和学区方面有着悠久历史的美国监督和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基于其研究成果,并结合各项标准,为呈现卓越的校长领导力的核心特征提供了 "校长领导力发展框架”,以更好地协助校长扮演好4个关键角色,在岗位上成就卓越。针对4个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发展框
本书旨在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消除心理困扰,减少心理疾病,挖掘个人潜力,优化心理素质。 全书共分十一个单元,包括新生的心理适应、自我意识发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时间管理、学习心理、创新心理、人职匹配、恋爱心理、挫折应对、科学用网等大学生生活、学习、求职的各方面内容,为学生培养基本心理素养提供了比较全面且实用的参考。在体例安排上,设置了“延伸阅读”、“
本书主要想回答三个问题:课程为什么是诗性的、课程的诗性本质在哪里、如何落实或实践课程诗性?围绕这三个问题,本书开辟了六章。第一章着重论述了课程为何具有诗性维度,阐释了课程诗学与课程美学的关系,指出课程诗学的路向、特征与精神。第二章围绕美感经验,从概念要义、常见类型、课程价值三个方面剖析了美感经验。第三章从杜威(J.Dewey)美学理论出发,引出基于观念的教学,建构相关框架与技术,进而以一个实践案例做出解释。第四章则试图探寻美感经验,探讨了美感经验评鉴的意蕴与策略,并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来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书从关注学习习惯,全面提升素养入手,对有效学习方式、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辅导监测、有效线上教学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有效经验和通过听获得有效课堂,旨在实现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学会了的有效学习。本书适于中小学教师以及有效学习研究等相关人员参
本书试图在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思考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及变革的可能空间,探索推进学校变革的可能路径,其中既有学校德育中比较抽象宏大的理论问题及政策问题进行反思,又有对班级管理和家庭德育等具体实践领域的思考。其-,本书对道德教育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变迁的现代化趋势中进行思考,反思道德转型、全球化、价值多元、相对主义等潮流和趋势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其二,本书对大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现状进行了多方调研,对大学生人性观、大学生道德两难问题、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等问题提供了详
本教材汲取其他多个版本同类教材的通约部分,针对课堂教学,阐述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核心环节和基本内容。教材的章节结构以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核心要素作为框架,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旨在让学生掌握普遍通用的教学设计理念、思维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更快、更好地上手。
教化不仅在儒家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功能,在当今时代仍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本书围绕儒家教化展开专题研究,以阐发儒家教化的本来内涵、内在义理及其价值功能为旨趣,分别从理论智慧维度、经典阐释维度以及当代观察维度三个层面展开考察,提出儒家的医疗智慧、德福智慧、困境智慧等具有新意的义理体贴,以孔子易学和四书学为专题对儒家经典诠释之教化旨趣予以透视,并结合思想创构、价值观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及经典研读等方面对儒家教化的当代转化给出理论观察。本书注重学理脉络的梳理和澄清,力图为儒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
叙事研究是多年来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从理论研究角度,有关叙事研究的内涵特征、目的意义、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探索比较充分,但从实践角度延伸到方法论,还比较薄弱。研究者普遍产生“入门不难,提高却不易”的困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叙事研究进入了高原期,需要进一步的迭代与更新。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呈现实例讲解,是一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研究内容与表达形式相结合的尝试。 “教育教事”在崇明区教育学院已开展了十几年。本书作者用理论结合实际,在讲述概念、层层分析的同时,插入许多鲜活的教学案例与教育
本书结合了我国教育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学校社会工作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涵盖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心理需要、人际关系需要、就业择业需要、社会实践需要、社区文化需求、挫折教育需求、网络生活需求等方面,较为全面地示了学校和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美与美育的本体之问、我国大学美育的百年嬗变、大学美育实施与公共艺术教育建设、大学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大学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大学美育体系中的实践教育、大学美育评价体系建设、大学美育数字化转型九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