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点和线绘制要点;第2章介绍哈宝风头像的绘制技法,涵盖人物五官比例、发型、表情的绘制技巧;第3章介绍几款常见发型的绘制方法,第4章带领读者上手绘制简单的“十二星座少女”系列Q版头像;第5章以真人照片为基础,带领读者学习如何将照片转变为Q版头像;第6章至第8章,分别以“花与少女”“闺蜜”“情侣”为主题,分享了37个案例的绘制过程;第9章分享一些常用的临摹素材。
山水画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绘画艺术形式,异于其他三个轴心文明。中国古代绘画为什么以山水画为核心,山水画又是何时、何地,如何起源的,为什么而起源?这个中国艺术史上的根本问题,一直受到全世界学者广泛关注。本书从哲学、画论、图像三个方面对山水画起源展开了深度研究。以概念史的新方法,对山水画起源文献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关键词考据和文本分析,既探明了山水画起源的哲学依据,又界定清楚了山水画图像起源的过程。本书打开了山水画起源研究的新维度,是理解中国山水画起源的重要著作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成就,生动地体认了“艺术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师”和“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本书十讲包括:一、徐熙考;二、董源传世画迹的真伪鉴定;三、《益州名画录》考论;四、赵昌和易元吉;五、崔白艺术考论;六、东坡画论研究;七、“西园雅集”与美术史学;八、向张择端学习;九、赵令穰和赵伯驹、十、法常考。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将元明清三代的绘画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认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并把握中国绘画史发展的规律和脉搏。这三代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竭尽他们的才智和生命,创造了绘画史上一个又一个高扬民族精神的丰硕成果,以不完全相同于前代的形式,展现了民族审美意识的演化,呈现了中国绘画把握主观世界的能力及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方式。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明末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绘画史研究中,对这一段历史是注意不够的,因此,即使谈到这一段历史,谈到这段历史中的画家,也不能深刻地加以解释,而只能仅止于表面的认识,甚至作出相反的价值判断。徐建融一直比较关注晚明时期中国美术的变化和特点,着意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梳理相关问题。本书的十讲,主要对文人画和士人画、徐渭、董其昌、陈洪绶、吴门画派等做专题讲解。
“风格”是艺术史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绘画研究的重要进路。中国绘画美学虽然没有系统的“风格学”,但有着关于绘画风格的丰富思考,构成了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本书从问题入手,选取最为重要的、中国绘画美学讨论最为集中的五个风格问题,即风格的概念、风格的渊源、风格的形态与构成、风格的嬗变、风格的评价,合而论之、立其大者,回答中国绘画美学如何指称绘画风格,如何理解风格的来源,如何划分多样的风格形态,如何解释风格的变化,如何评价不同的风格等问题,明确中国绘画美学风格观的“生命之喻”。在此基础上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本书是徐建融为美术史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所开设的“中国画学文献”课程的讲稿。但其着力点并非是“中国画学文献”,而是讲解中国画学文献的“义”,包括它的“本义”和“演义”。这个“义”是实事求是地还原画学之“义”,把“中国画学文献”与中国画家、中国画作品联系到一起,使学习者对“中国画学文献”的“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马克笔是舶来品,作为绘图工具被大家所熟知,这几年在国内发展的非常迅速,在中小学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成为很多小学美术课指定的绘画工具;另一方面,尽管马克笔发展迅速,但市面上还没有出现有关马克笔绘画基础的相关书籍。本书为马克笔绘画基础书,书中详细介绍马克笔工具、纸张,及其相关的各种辅助材料,同时介绍马克笔的绘画语言以及相应的表现技巧和步骤、案例分析和创作手法等,书中还汇集国内最为前沿的马克笔画家的近百幅马克笔绘画作品。
本书以项目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秉承 OBE 理念,将学生作为立体化教学 的中心,将教学内容、案例结合就业岗位,使学生的收获不仅具备原创价值和训 练价值,更能通过商业价值的检验。本书结合时代特色穿插介绍“文字的动态设 计”“数字显屏下的字体表达” 等新课题,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其传 播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 6 章,内容包括字体与版式概述、创意类字体设计详 解、创意类字体项目解析、版式类字体设计详解、版式类字体项目解析、字体与 版式设计实战演练。本书实用性强,是一本适用于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新
本书首先介绍了书法的概念、中国传统书法的发展、书法的常用工具与学习方法、书法教育学的确立;接着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创作、风格、文化艺术的美学传承以及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美学反思与重构;随后阐述了书法教学原则、内容体系、教育路径以及教育基本方法,详细探索了书法的临摹教学、欣赏教学、临摹教学等内容;随后从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书法教育读审美观与人格塑造的影响、书法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角度阐述书法教育教学的推广意义与推广路径;最后从文化传承、素质教育、网络环境等视角阐述了多元视野下书法教育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