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散文随笔自选集,囊括了作者各种类型的散文随笔,涉及人生成长、世界旅行见闻、中外文学评论、演讲、杂感等,读者可一览徐则臣对文学的真诚、坦荡、一意孤行。 小说家的散文,既有散文之情真,又有小说之独到视角与笔触。48篇精彩散文,诉说着乡村少年遥望世界的梦,也记录着他踏进世界的串串深刻足印,文字质地醇厚,亮堂澄澈。
本书是继《在峡江的转弯处》后陈行甲的第二部自传体随笔,讲述了他辞官转战公益路上关于离别的故事。陈行甲怀着最大诚恳记录他与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交织,生动书写了生命中的困难和为难,挣扎和努力,悲欢和离别;细腻描绘了人世间温暖的拥抱、长流的热泪……真实的人生比剧本跌宕起伏得多,沉郁和乐观交织,悲欣交集。我们一代代仍生生不息,爱着,陪伴着,怀念着,哭着,笑着,把日子过下去。这些文字不仅是他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愿你能从中感受到爱与温暖,从而获得前行的力量。
一名“90后”的姑娘,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医院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很多可爱的老人,在每个人都会老去的自然规律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记录下共同度过的美好瞬间。
本书是创业实践日记,本书作者饱经商业风霜,他将自己的创业经历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以这种方式排遣创业路上的孤独。这一篇一篇的笔记中,记录着他创业路上的重重困难,以及随着创业深入而产生的思考,这些真挚的文字,曾引发过无数创业者的共鸣——原来大家都在受着一样的煎熬。
本书是作者日志的结集,从2023年3月23日写到9月30日,从未间断,凡192篇。作者写作时本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大都记录下自己每天的经历、见闻、阅读以及各种杂感等点点滴滴,也有像写专门写一篇文章那样,篇幅比较长,表述比较充分和深入,总之内容十分多样,形式也不拘一格。这些日志记录下了作者这段时间的人生经历以及各种思考感悟,也记录下世间的百态百味,时代的风云变幻,内容较为丰富,语言较为平实,文风较为活泼,对读者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本书收入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四篇长文,包括《剑桥的星空》《命运与无命运》《温柔的资本》《音乐生活》,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读书随笔。作者将阅读、思考、见闻、音乐、游记等经验糅合在一起,自由徜徉于文学艺术的王国,比照中外文化的关联和差异。从亨利·詹姆斯、艾丽丝·门罗、塞巴尔德、凯尔泰斯·伊姆雷、科尔姆·托宾、德莱塞、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到《红楼梦》《聊斋志异》《倾城之恋》,作者旁征博引,打破作品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把握其中的暗流和脉络,透过文字和生活的表面,呈现出独特的个人经验,并触及更为
本书为作者察鉴社会百态、洞悉人间万象的结集,囊括了茶叙集、笔谈集、文创集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漫谈男女、谈真爱、人与兽、画皮、爱的闲话、美的感受等。
2024年是巴金诞辰120周年,《随想录》(诞辰120周年纪念本)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巴金于晚年创作完成这部杂文集,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展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以及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他以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他对过去的反思、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
此书讲述了一个来自中国南方普通乡村家庭的女孩子,如何从小开始阅读法国文学经典,先后求学于北京大学、巴黎HEC高等商学院,并逐渐成长为一位自带中国风的巴黎人的故事。在巴黎,她一路遭遇了各种误解,经历了许多令人惊讶的、出乎意料的事,但每一段故事都让她变得更为强大。本书以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描绘身处中西文化碰撞之中而获得的个人体验,将中法间的文化差异一一道来,文风诙谐,笔触细腻,颇具可读性。
《无从说起》是一本世相观察的随笔集,凝聚了作者多年的观察与体悟。既有着幽默的哲思,也有着人性的剖析。同时,也对文化圈生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和记录,捧读时令人会心一笑,是当下不可多得的笔记体随笔。本书的写作风格承袭了明清笔记小说的面貌,也可以将其视作世说新语的一种流变。
媒体人与思考者的双重身份,使这本精典小书具有写作的某种类型意义;简洁锋利的文本气质,又呈现出人到中年时光之我静止于悬崖的熵减困境。
我在夜晚不准确地睡去,又在清晨不准确地醒来,在每一个不确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