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炳是如皋近代化的第一人、奠基者、集大成者,他一生兴教育、办实业,热心于家乡的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医学和其他事业;他全力支持张謇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如皋的近代化也成为张謇领导下南通地区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元炳先生年谱》依据沙元炳的《志颐堂诗文集》等著述以及其他史籍资料考订编次而成,尽可能详尽地汇总了沙元炳先生一生行谊,用编年体裁,按年、月顺序记载了沙元炳生平事迹并附录佐证资料、补充说明以供参考,可以当做研究沙元炳的工具书。
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摄影渐成自家面目。本书围绕郎静山、骆伯年、刘旭沧等人的美术摄影,徐肖冰、高帆、雷烨等人的战地摄影,陈嘉震的人像摄影,黄笃初“江南摄影”及鲁迅“为人生”的摄影批判,从地域角度考量浙籍摄影家、批评家对中国摄影发展的独特贡献。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把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人生际遇、悲欢离合、国家兴亡、功名利禄、爱恨情愁,一一写进诗词。要读懂古诗词,就必须得了解相关的背景和故事,了解古代的人文历史。
诗词鉴赏作家吴俣阳将经典古诗词与诗人人生故事融为一体,用妙趣横生的笔触,解读诗词的优雅和语言之美,搭配典藏古画,全景式还原30位代表诗人的传奇人生。让我们追随吴俣阳的脚步,回到古代,体会古诗词之美,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和宋朝词人握个手》通过讲述39位词人的故事,带我们走进宋朝的文学江湖。柳永写词时期,词还上不了台面;晏殊人品好、地位高,是天下文人的楷模,引领了作词风潮;范仲淹文武双全,为宋词注入了一股豪放的气息;欧阳修发起文风改革运动,让宋词吹进一股清新风;苏轼官场失意,词场得意,大大拓展了词的创作范围;辛弃疾有钱有闲又有才,豪放词在他手中横绝天下;姜夔跳出婉约、豪放的格局,写词自成一派;…&
萧穆(1834-1904),桐城派著名学人,其日记自咸丰十年至光绪三十年,洋洋二百万字,连续性、记录性强,内容丰富,反映了清末的学术及风气,史料价值高。其日记所 记人与事,桐城、南京、上海等场域,皆与书籍有关,其一生活动也与抄书、藏书、刻书、编书、校书、印书、著书、售书等相关联。《编织的艺术萧穆日记中的书籍与文学世 界》为日记研究丛书新一种,从萧穆日记文本出发,从书籍的独特视角,研究桐城派晚期的诸多变化,研究书籍在晚清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揭示书籍对于文学社群、文学观念塑造 的作用。在深度研究
“蹉跎岁月似梦烟,人生六十弹指间”,《甲子往事》以质朴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从孩提时代到退休为止苦难奋进60年的足迹,是其对不同人生发展阶段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的一个侧记。全书共分十篇,既有作者对苦难天真的儿时生活的温润回忆,也有作者对艰苦拼搏、砥砺奋进的学生时代的真情回望;既有作者对秘书工作、对36年建设银行大变局的深切体悟,也有作者对父母和亲友的无尽思念。崇高的家国情怀与伟大的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动、共鸣、勇气和干劲儿。
本书是一本文学作品集,讲述了关于四川广汉退役士兵的故事。本书共有四个章节,前三个章节主要是回忆了他们在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后一个章节则是讲述了在新时期,年轻退役士兵转业后,继续艰苦奋斗,厂汉乡村振兴的事迹。虽然这些退役士兵的人生轨迹、机遇发展、生活状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以朴实生动的人生历书写着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或曾穿越枪林弹雨,或曾转业支援广汉的新时期的乡村振兴……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保家卫国、发展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渊明归隐之前曾断断续续地当了多年小官,归隐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会贤达,文坛上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诗风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时尚。但是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从隐逸诗人之宗一变而为东晋之忠臣和遗民,一位传统政治道德的标兵。
本书在两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诗文补史,讲述陶渊明反复出仕、反复归隐的人生轨迹,分析其思想的庞杂性、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以期还原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只有把陶渊明请下神坛,而我们自己则站起来平视这位大诗人,才能看清他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