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在国家林业和 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 五”规划教材——《测树学 》(第4版)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林业发展和林学学科发 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修订而 成的。全书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基本测树因子与测树 工具,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林分调查,林分结构,立地 质量与林分密度,林分蓄积 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 定,树木生长量测定,林分 生长和收获预估等。 本教材不仅是高等农林 院校林学、生态、森林保护 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函 授生的必修课教材同时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之一,为深入考察研究青藏高原建设国家公园群的潜力及核心资源价值,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国家公园分队,历时三年,累计科考百余天,总行程三万余公里,在帕米尔-昆仑山、祁连山脉、羌塘-三江源、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等典型生态地理区域,开展了国家公园潜力区资源价值综合科学考察;基于科考发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潜力区在生物多样性、地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价值特征,以及在大尺度上呈现出的典型区域性特征,具备建设国家公园群的潜力和
全书除绪论外共13章, 绪论部分介绍了昆虫的起源 与地位、森林昆虫学的发展 史,以及我国对森林昆虫学 的贡献。第一至第七章为森 林昆虫学基础部分,包括昆 虫的形态,体内器官和功能 ,生殖、发育、变态、行为 、滞育;昆虫的分类原理, 分类学的发展,昆虫纲的分 目及8个常见目中重要科的 识别特征;种群结构特征与 种群动态,气候因素与昆虫 发育的关系,食性、天敌及 植物的抗虫性,生命表,森 林昆虫群落演替及预测预报 ;森林环境与森林害虫的关 系,森林害虫控制
本教材从经济林栽培工 作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出发 ,设置了经济林识别,经济 林苗木繁育,经济林建园, 经济林土、肥、水管理,经 济林整形修剪,经济林灾害 防治,经济林提质增效栽培 ,常见经济林树种栽培技术 8个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包 括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 的学习任务,以学习者为中 心,突出行动导向,培养学 习者的技术应用能力。本教 材既可作为在校学生的教材 ,也可作为从事经济林生产 人员的培训或自学教材。 由于经济林栽培涉及的 基础知识广泛,本
本教材基于我国林火生 态与管理数十年教学经验成 果,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理 论与实践新进展,从林火基 础理论、林火与环境、林火 与生态系统、森林火灾预防 、林火扑救、火的应用、林 火评价、林火信息管理与决 策8个方面系统性阐述了森 林生态与林火管理的经典理 论与前沿进展,旨在为森林 防火、林学、森林保护专业 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指导 ,也可供从事森林防火教学 、科研、管理和生产实践工 作者参考。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 病害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生 机理、病害发展规律与防治 方法的一门科学。本书分总 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 主要介绍林木病理学的基本 知识和原理,包括林木病害 基本概念、林木病害的病原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 程与侵染循环、病原物的致 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林木 病害流行和预测、林木病害 防治等。各论部分主要介绍 林木不同器官上病害发生发 展的规律与特点,以及林木 苗期、叶、枝干、根部等主 要病害种类的发生情况、病 原种类、发生发展规
本书结合高职学生的特 点,以职业教育特征为基本 要求,依据“学中做、做中 学”的理念搭建教材的构架 ,以走进生物多样性、抢救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 性3个方向展开教材构建,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物种多样性、遗传多 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 物多样性的威胁、濒危物种 等级划分、生物多样性热点 地区与关键区域、生物多样 性保护途径与方法、生物多 样性法律法规等。并在此基 础上,围绕“项目教学,任 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面向森林生长的建模、计算和仿真技术》以虚拟森林仿真中的生长计算加速和场景快速可视化技术为线索,结合森林生长的知识建模和数据组织,详细阐述虚拟森林快速仿真方向研究的前沿技术。《面向森林生长的建模、计算和仿真技术》共7章,第1章介绍森林生长仿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引出森林生长仿真中存在的问题;第2章描述森林生长仿真的知识表达,通过对森林知识建模为虚拟森林生长的快速仿真提供基础;第3章阐述大规模森林场景数据的组织算法;第4章介绍大规模虚拟森林生长模型的加速计算;第5章从三维树木叶片模型简化、大规模森林
《树木分子生理研究技 术》是以介绍树木分子和生 理研究技术为主的专业性实 验教材。本教材由长期从事 林学、植物生理学、经济林 、森林培育学和分子生物学 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教师共同 编写,内容涵盖树木细胞生 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 理、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 等方面的树木分子生理研究 技术,适合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从事生物学、林学、生 态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本 科生、研究生及工作人员参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