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传记。荷马的神话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广泛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部作品。然而,它们的作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仍然是一个谜。在公元前6世纪,荷马已经成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今天仍存在争议他是否真实存在。在这本非常简短的介绍中,芭芭拉·格拉齐奥西考虑了荷马著名作品及其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她展示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如何从跨越两千多年历史传统中获益,在公元前三、二世纪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里的古代学者撰写了一些关于荷马史诗注释的第一批评论。这
尼古拉斯·哥白尼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石,他提出的日心说理论颠覆了过去1500多年来公认的地心说,这一突破性成就为后人理解天体运行奠定了基本框架。哥白尼的重要著作《天体运行论》阐了明日心说的原理,尽管这一理论在当时难以被广大人士接受,但它为天文学奠定了新的范式。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这通识传记中,美国天文学家欧文·金格里奇以细致入微的史料研究,将哥白尼置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那个政治、宗教和科技快速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阐释。金格里奇指出,当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信息传播,也推动了马丁·路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上重要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他们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现代战争故事之父,心理散文的创新者,以及用小说揭示爱与死之谜的天才。在 1910 年去世时,托尔斯泰既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对犯下、孕育或容忍任何形式的不公正和暴力的制度进行无情批评的人而闻名于世。然而,在文学评论家和竞争作家中,贬低托尔斯泰的“思想”,赞扬他的“艺术”,却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本导读中,作者丽莎·纳普 (Liza
本书是关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记文学。本书立足于18世纪的欧洲,以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她从出生、成长、嫁入俄罗斯、卷入宫廷斗争、登基、治国理政的传奇故事,不仅包括她的生活和个人情感纠葛,还包含了当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俄罗斯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欧洲各国相互之间的外交与战争、启蒙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城市发展等等,以通俗有趣易懂的语言、翔实的内容,展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奇一生,对读者了解俄国的历史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本书对波提切利的一生及其出色的绘画天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作者的笔下,佛罗伦萨画派的光辉岁月以及波提切利的精彩画作带我们重新回到那个人才辈出、文化与艺术高度繁荣的年代。作者玛利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上百幅视觉冲击力较强的画作,使读者轻松看懂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全新译本,芬兰语直译,收录130张插图,深描姆明之母托芙·扬松的人生与创作。她为孩子而写,也为不合群的边缘人而写。姆明之母托芙·扬松的人生不仅关乎姆明,不仅关乎童话。她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也是芬兰著名的诗人、油画家、连环画家。她轻盈跳跃于不同的领域之间,书写和描画着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在哪一类创作中,她都秉承一种哲学:安静地、毫不妥协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自由。
本书云集20位不同方向的顶尖科学家,共同探讨图灵计算思想的滥觞,特别是其对未来的重要影响。这些内容不仅涵盖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还涉及理论生物学等并非广为人知的图灵研究领域。本书作者邀请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密码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翘楚各自撰文,最终形成各具学术锋芒的15章。如果你想追上甚至超越这位谜一般的天才,欢迎阅读本书,重温历史,开启未来。
本书讲述了西画东渐的艺术转化故事,即在意大利接受绘画教育的画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从事专业创作,并针对这种陌生背景作出调整与适应。本书主要围绕三位在意大利出生并接受教育的艺术家展开叙述,他们是乔瓦尼·格拉迪尼、郎世宁、潘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组织进入清廷成为宫廷画师,自1699年格拉迪尼来到中国起,终于1812年潘廷章去世。本书尤其关注郎世宁的艺术生涯,他在北京度过了五十多年,历经康雍乾三朝,并一直积极地在清廷表达自己的绘画观点。本书从中西方两个视角出发,讨论了那段历史时期中西方绘画交往史上的一
在我看来,对科学的追求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勇气。The pursuit of science seems to me to demand particular courage in this respect.
撷取智慧的星辰,照亮思想的彼岸在这本简明而富有启发性的通识传记中,多伦多大学科学史教授德雷克教授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了伽利略在科学领域的成就,重新评价了伽利略受审公案的历史背景,并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伽利略之所以遭受指控和定罪
乔治·钱纳利在英国艺术家中是颇为特殊的一位,在英格兰和爱尔兰经历了颇具前途的早期事业生涯之后,他漫长的余生都在东方度过。19世纪早期,他已成为英属印度最主要的艺术家,凭着技巧精湛的画艺和惹人注目的性格而声名远扬。在印度生活了23年后,他于1825年乘船前往中国沿海,在那里开始接受富商巨贾和各国来华贸易者的作画委托。钱纳利在中国生活了27年,最后亦长眠于此。由于未曾受到英国19世纪艺术风尚改变的影响,钱纳利的艺术保持着18世纪90年代的精神。本书是第一本较透彻地研究钱纳利生平和艺术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