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博弈论视角讨论了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安全信息共享、软件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全书共10章,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理论与研究现状”部分介绍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安全标准、安全信息共享、黑客行为特征和软件安全管理等概念和相关研究现状,“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部分讨论竞争环境、信息安全标准、黑客知识扩散影响下的最优安全投资水平,“企业安全信息共享策略”部分研究预算约束、黑客攻击下的最优安全信息共享程度,“考虑信息安全的软件质量投资和商业模式策略”部分探讨不同商业模式下软件供应商质量投资水平、软件
本书对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推演形成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数字化新范式两大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基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与现代企业管理演进轨迹,概要辨析了科技变革与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内在关系;第二,分别从理论变迁、学术研究、实践发展三方面梳理归纳出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历程与企业战略形成的主要模式,并从“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出发,辨析了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主要悖论与实践问题;第三,立足以数字技术为典型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厘清了数字化赋能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体现
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企业和地区内生增长的核心,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传统依赖廉价劳动力和普通机械自动化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内生增长需求,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则可以发挥持久稳定的驱动力作用。本书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路径和机制。 在理论层面,本书构建了数字经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建立了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并根据数理模型推导出数字经济如何通过劳动力结构和要素错配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
本书稿是一部基于客户理念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类读物。近年来,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脚步放缓,“外部增长红利”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企业回归本质,开始关注内在的增长潜力。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建立确定性的增长逻辑,保持良性和持续的增长,成为企业增长战略的核心。本书稿就是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陷入增长焦虑之中,需要找到方法建立新的增长策略和商业模式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书稿中原创性地提出了“客户资本三角”这一企业增长战略模型,力图帮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的增长逻辑。本书稿观点独特,理论原创,内容
为什么企业都需要战略?好战略有哪些特点和标准?企业如何从单枪匹马走向千军万马?如何找到顶尖关键人才?中小企业如何让用户从消费一时到消费一世?针对员工浑水摸鱼、消极怠工,企业如何激发员工创造高绩效?…………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存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量取胜走向以质取胜。因此,如何以终为始,系统提升可持续增长力、高效提升企业经营力,成了许多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
数智时代,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既要面对浪涛的冲击,又要把握前进的战略方向,寻找通往成功彼岸的新航道。本书基于这样的背景,在长期案例研究中提炼出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方式云海战略。 云海战略聚焦解决企业面临的五大实际问题:第一是指导企业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体系;第二是帮助初创企业利用外部资源提升生存优势;第三是协助困境企业重构战略方向;第四是推动企业创新与数字化技术融合,打造智能化新型企业;第五是支持大企业战略瘦身,提升灵活性。 本书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战
本书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与理论研究的不足,以中国金融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传导渠道为研究对象。鉴于金融发展概念的复杂性,本书将金融发展概念分解为金融深化、金融结构优化、金融市场竞争增强、金融市场效率提高和普惠金融发展五个维度进行研究。本书首先系统分析了中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然后从以上五个维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的演变进程,并分别构建理论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与传导渠道,同时使用中国省级区域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书指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
2019年5月1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与原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重组债权债务统一按金融工具处理以及债务重组损益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为了形成财税一体化处理的内容架构,本书以新债务重组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应用指南汇编)为基础,按债务重组确认与计量的逻辑来安排内容:一是债务重组会计概念与税法比较;二是债务重组的涉
《质与量的战争》是一本企业质量管理类图书,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实践为素材,以企业习以为常的一道划痕的故事贯穿始终,一步步地展开不同组织、企业不同部门对划痕的各种心理反映、现实对策和实际后果,进而抽丝剥茧的分析出产品质量管理的心理、思想、管理策略和模式方面的战争从而帮助读者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提升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推动质量管理工作。本书于2008年首次出版,并先后两次再版,在企业质量管理界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者再版时吸收了更多更新的案例,以及中央对制造业发展、强化产品质量提升的
本书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企业社会责任、高管团队经验、高管激励的研究综述;第三部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包括对高管团队理论、注意力理论和激励理论的介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