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奠定了古代文体基本格局,文体参与文化建设和人生日用,在知识者的写作生活中占有极大比重,这也成为中古文论勃发的基础。本书首次对秦汉文体进行了全面梳理,力图呈现文体演变的宏阔背景与内在逻辑。这既是对秦汉文体研究的全面总结,也为中国古代文体史的叙述方式做出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本书作者将《论语》作为经商和立身处世的准绳,以论语智慧分述了处世与信条、立志与学问、常识与习惯、仁义与富贵、理想与迷信、人格与修养、算盘与权利、实业与武士道、教育与情操、成败与命运十个问题。具体包括:《论语》与算盘的关系、士魂商财、天不罚人等。
本词典从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一般读者阅读古籍的需要出发,收录古汉语常见字7000多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此外还收录了古汉语常用复音词10000多条。本词典所选条目有的来自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有的来自其他常见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难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词典释义简明,在单字义项前标注了词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指出词类活用的情况;部分单字下还设有【注】和【辨】,对学习古汉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提示辨析。
汉语否定的研究,多数成果集中于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古代汉语两个方面,而基于方言,从“整体汉语”角度进行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呈现方言与普通话的整体共性,以及跨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本文试图站在“整体汉语”的角度,结合现有语料,选取否定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对否定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引论。2.否定概说。3.否定形式。选取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最常用的三个否定标记词“不”、“没”、“别”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功能等方面展示其在各大
本书在广泛参阅文献和收集语料的基础上,在类型学视野下,对汉语方言的处置式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内容包括7章:第一章说明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第二章讨论处置式的语法意义。首先就“把”的词性和作用、“把”字句和处置式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处置式等问题说明了学界的分歧。然后从语义类型上将方言处置式分为“处置、致使、遭受、对待、命名”五类,并分别讨论了各自的语义限制。最后简要介绍了学界关于处置式语用意义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第三章从处置标记的地域分布、语义分布、方言分布三个方面讨论了处置式的层次
本书是有关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这是多年来国内外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书稿在以往所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汉语方言的整体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研究。本书稿采用从点入手、点面结合的鸟瞰式的描写方法和比较方法,把整个汉语方言中的持续标记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共时的、大量语言事实的排比,从语音着手,根据汉语方言语音演变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汉语虚词演变的特殊规律,讨论了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以及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最后,书稿还参照汉语史上的文献记载、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
海南澄迈方言是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区的海南闽语,和相邻的海口方言比较接近,和南部地区的黄流话、三亚话,西部地区的板桥话等差别较大。本书对澄迈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书后附有十篇长篇语料,并附有详细的注释和普通话翻译。是第一本全面描写海南闽语的方言著作。
本书将精选作者从教20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分不同专题探讨梳理汉语研究与应用的接口问题。基于朴素分析手段的汉语本体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更能揭示汉语的自身特点,如汉语方位词个案“上”在用法上体现出的不同于英语介词on的鲜明特点,为“上”的汉语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托。揭示汉语自身特点的汉语本体朴素研究及其与应用之间接口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二者的良性互动。
本书简要的阐述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问题及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 较详细地介绍了科技论文写作的步骤和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 并给出了国内外几种著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还介绍了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毕业论文的撰写、科技论文投稿、科技写作训练实例方面的知识。全书内容力求简明扼要,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并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实例, 便于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