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静态效用最大化模型、动态信号博弈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面板回归、双边随机前沿分析等实证方法,系统分析信息披露质量、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旨在分析:(1)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政府隐性担保和市场竞争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2)不同资本监管压力对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影响;(3)测度银行和监管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披露质量、资本监管等对风险形成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广阔经济思想背景和政府监管理论的话题,其在数字时代的全球迅猛推进,对各国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体制变革乃至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以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政法学等学科交融的研究范式,对金融全球化的系统内涵、两面效应及其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和国别考察,包括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功能定位、善治原则,尤其是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和运行状况等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和全新审视诠释,进而提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重构,既应当秉持以金融
本书作者在欧债危机研究领域已有逾十年的学术积累,在欧洲维也纳大学交流访问经历和中国证监会金融危机应对小组的工作经历使其对欧债危机具备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切实的洞察认识。本书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以欧元区制度反思与创新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沿着欧元区制度体系制度缺陷制度创新深化经济一体化改革对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启示的思路,在系统阐述欧元单一货币区制度体系和缺陷的基础上,对欧盟推出的制度创新进行深度剖析,深入探究欧元区制度缺陷以及危机诱发机制间的复杂关系,系统、全面总结欧债
《行为金融学优化投资》一书将改变读者对什么是最优投资组合的看法。书中的内容力图让读者理解非理性投资者行为的具体形式和深层次的产生原因,区别于传统金融学,与心理学等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以帮助投资者构建将非理性行为考虑在内的投资组合。通过将行为金融学运用于实际的投资组合,所实现的最优组合可以让投资者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将自己的投资项目坚定地执行下去,与此同时,实现自己的长期财务目标。 本书的第一篇将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实际应用,内容涵盖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对行为金融学所做的概览,并介绍在资产配置
表现为售盈持亏交易行为的处置效应作为金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认知偏差之一,自Shefrin和Statman(1985)提出以来,无数研究者分析其产生原因。本书发挥心理学解释的优势,从动量交易处置效应金融心理研究、模拟交易处置效应金融心理研究和处置效应金融心理个案研究三个层面进行探讨,深入心理学的内在动机、无意识层面,修正和重塑了处置效应的定义,并从亏损幅度大小角度更为合理地解释了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同时从内在动机和外部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应对处置效应的方法,可为相关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从初创企业面对的投融资工作出发,针对初创企业股东、高层管理人员和投融资工作人员日常面临的投融资决策与相关管理、实施工作等需求,对企业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项目投融资进行了介绍,并对投融资的具体运作方式、相关产品、实务要点进行了梳理,还配备了一些案例,对初创企业的投融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书不但可以让读者系统地了解初创企业投融资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对实务工作给予指导。 本书分为三篇,即股权融资篇、债务融资篇和项目投融资篇。其中,股权融资篇包括什么是企业股权融资、初创企业的风险融资及相关典型
本书以金融应用场景为导向,以一位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理工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李明为主角,以其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故事为线索,将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所要面临的诸多财经决策问题串联起来进行分析,读者阅读本书的时候能够有较高的代入感。 本书根据现有金融教材的传统知识体系进行抽取和组合,分为基于经济生活场景的投资理财篇、基于职业发展场景的职业金融篇以及基于创业决策场景的创业金融篇。每一篇均通过李明的故事,引入金融决策分析,生动有趣、深入实际地将金融知识运用于各种决策场景中,从而将金融知识层层剖解,让读者深入理
本书尝试对金融学的宏微观理论演进逻辑进行梳理,厘清宏微观金融学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提炼出宏微观融合的大金融学框架。本书既从时间维度对经典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归纳,又从学理维度对基础理论彼此交融的深层次逻辑进行阐释,尝试为新时期金融学科建设和中国金融学教材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总体来看,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是构成金融学的两大支柱,缺少任何一个分支领域的内容都难以支撑金融学科。在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两大支流中,金融价格变量是宏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宏微观金融学围绕金融价格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思想碰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新科技的出现,银行业“一切照旧”已不再可能,未来银行业主要做的事情可能是管理金融数据和数字资产。如何运用数据产生价值—更能以客户为中心、提高运营效率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银行业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如苹果公司追求**的客户体验一样,被新科技重塑的未来银行可能更像是一家咖啡厅或商店。本书从介绍一些基础概念开始,并逐步深入探讨,对新科技如何重塑未来银行业感兴趣的读者非常适合阅读本书。
本著作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批准号:718500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71790593)的资助成果,是一部充分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的学术专著。其特色与创新体现在,既从宏观的角度系统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也从实证的角度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