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
本书作者李镜池先生是中国现代易学研究专家,是古史辨派的重要学者。本书稿是作者对易学的研究和普及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周易的名义和著作年代,周易的内容的阐释,周易的文学和文字训诂问题,周易的经传问题,以及对周易卦爻辞的举例解释。
本书将建构社会儒学作为儒学重建的应有之义,从社会儒学的基本内涵、本质规定、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方法路径等几大方面,系统阐述“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思想体系,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全新阐释。
本册依据《孟子》和其他关于孟子的历史文献记载,从孟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中提炼精华,总结他在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智慧。2.本册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的生平传记、人生智慧、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知识技能、为人风范、处事技巧、格言警句等等。3.本册图书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灵活新颖,结构合理有序,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内容积极健康,既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精华,又能够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汲取智慧。
自汉魏至近代以来,关于《易经》的相关著作就有数百种之多,《日讲易经解义》即是其中之一。古代帝王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经筵和日讲两种形式,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经筵成为制度化,并为清所承袭。但清朝经筵一年仅有春秋两次,平时主要以日讲的方式为主,《日讲易经解义》便是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讲系列教材之一。《日讲易经解义》作为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讲系列教材之一,借助卦象爻辞之变化并结合历史典故阐释了在治国理政、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诸多道理,这不仅对当时的王孙贵胄影响颇大,亦对当下具有“以
本书分复圣颜子篇、宗圣曾子篇、述圣子思篇。内容包括: 不惰图 ; 不违图 ; 希舜图 ; 知十图 ; 问仁图 ; 问友图 ; 用礼图 ; 游农山图 ; 子趋图 ; 用舍行藏图 ; 贤哉图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