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是选取新时代社会各领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旨在以生动的故事阐释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展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昂扬斗志,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努力塑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起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信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书是在形式语言学的生成句法视角下探讨汉语动结式结构的句法派生过程,并对汉语与英语动结式结构的异同作出句法解释。首先,分析汉语的两种典型动结式——“得”字动结式和复合动结式的句法派生过程,提出统一的分裂轻动词结构。其次,提出汉语中存在一种非典型的副词动结式,与典型动结式具有相似的低层结构,被纳入广义动结式的范畴。然后与英语动结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汉语与英语动结式结构的主要不同取决于分裂轻动词允准与否,这也是不同语言动结式结构差异的参数。
李宗江教授的《汉语新虚词》一书初版于2011年。出版十年来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学术论著中的引用率不断提高,对现实汉语研究的影响持续增加。此书修订版总结了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留原有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更加体现“新”的特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除了对每一类的概述部分进行少量改动和增补,增加了部分参考文献外,本次修订主要反映在“词典”部分,具体包括:增加新词条(含变体),删减已在其他辞书不同程度收录的词条和变体,合并词语和词语变体。
本书在语言类型学理论指导下探讨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问题,包括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人称代词及其相关形式,主要取得以下进展:第一,进一步证明汉语的个体一类、属性一指称是相关、交叉的概念,而非上下位概念;进一步证明个体指是汉语中高度发达的范畴,其典型的范畴标记是量词。第二,通过考察指称概念编码程度的跨方言差异,证明汉语各方言的语用优先程度存在差异,与方言的不同类型特征有关;第三,考察实指这一寄生范畴在汉语中的范畴化方式、范畴化程度的差异,及其典型的寄生宿主。
本书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 为当时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书中选编了上起东周下至明代的作品, 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 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 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 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简洁易明, 篇幅短小精髓, 言辞优美, 非常适合初涉文言文的儿童, 因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系语言学领域研究专著,讨论汉语方言中的“可能”范畴。本书从可能范畴入手,观察可能式形式和语义间的关系,依次探讨如下问题:可能范畴和可能式概念;汉语方言可能式的基本面貌,如标记成分、句法结构、语义类型、特殊语气;可能式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层次、语境等。语料来源以公开发表的方言研究文献为主,以有针对性的方言田野调查为辅,在描写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探索内在语言规律。本书逻辑严谨、语料丰富,有助于增进对汉语方言的认识,对深入理解汉语方言在语法上的共同特点有积极意
本书按照所收录文章内容,分为汉语语法研究、文字训诂与校勘、杜诗地名名胜研究、礼俗与文化研究和古籍整理与研究5个篇章,每一篇章收录了相应的文章。如汉语语法研究篇章就收录了《明清山东方言前缀“阿”研究》《明清山东方言后缀“头”》《明清山东方言中的后缀“巴”》等文章,杜诗地名名胜研究篇章收录了《杜诗地名名胜考释琐谈》《翠微宫舍为佛寺考》等文章。本书按照所收录文章内容,分为汉语语法研究、文字训诂与校勘、杜诗地名名胜研究、礼俗与文化研究和古籍整理与研究5个篇章,每一篇章收录了相应的文章。如汉语语
为客观、真实地记录中国2022年的语情状况,本书精选当年与国家、社会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语情信息,以新闻概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和社会万象,以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相关学术研究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做与写作相关的工作,我需要学习写作吗? 没有天赋,缺乏文采,我应该如何学习写作? 普通人怎么靠写作实现自我价值?又如何通过写作赚钱? 写作真的可以学会吗? 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写作,认为只有靠写作为生、做与写作相关的工作的人,才需要认真打磨这项技能,其实,写作就像说话、思考、阅读,是这个时代人人需要的底层能力。 本书作者粥左罗,靠写作入门,从月薪5000元的编辑,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达人,他的职业转型靠的就是写作这项技能。 作者在这本书中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系统,教读者培养稳定的写作系统能力,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