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ASCD(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出版,领导力专家皮特·霍尔撰写。校长是教育引擎中非常重要的驱动者。作为在开展有效的领导力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学校和学区方面有着悠久历史的美国监督和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基于其研究成果,并结合各项标准,为呈现卓越的校长领导力的核心特征提供了 "校长领导力发展框架”,以更好地协助校长扮演好4个关键角色,在岗位上成就卓越。针对4个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发展框
本教材以上述文件等为指导,遵循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等劳动教育原则,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应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三农’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一流人才。
本书主要想回答三个问题:课程为什么是诗性的、课程的诗性本质在哪里、如何落实或实践课程诗性?围绕这三个问题,本书开辟了六章。第一章着重论述了课程为何具有诗性维度,阐释了课程诗学与课程美学的关系,指出课程诗学的路向、特征与精神。第二章围绕美感经验,从概念要义、常见类型、课程价值三个方面剖析了美感经验。第三章从杜威(J.Dewey)美学理论出发,引出基于观念的教学,建构相关框架与技术,进而以一个实践案例做出解释。第四章则试图探寻美感经验,探讨了美感经验评鉴的意蕴与策略,并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来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书从关注学习习惯,全面提升素养入手,对有效学习方式、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辅导监测、有效线上教学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有效经验和通过听获得有效课堂,旨在实现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学会了的有效学习。本书适于中小学教师以及有效学习研究等相关人员参
本书试图在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思考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及变革的可能空间,探索推进学校变革的可能路径,其中既有学校德育中比较抽象宏大的理论问题及政策问题进行反思,又有对班级管理和家庭德育等具体实践领域的思考。其-,本书对道德教育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变迁的现代化趋势中进行思考,反思道德转型、全球化、价值多元、相对主义等潮流和趋势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其二,本书对大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现状进行了多方调研,对大学生人性观、大学生道德两难问题、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等问题提供了详
本书内容讲述: 作为教师和教育者, 我们的职责是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 启发他们多研究, 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所有这些都能创造神经通路和“心智习惯”, 这也是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继续发挥作用的东西。我们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提出问题, 它有能力做到以上所有的事情, 甚至更多。首先, 作者大致描述, 为什么理解学习者在被问到问题时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
本教材汲取其他多个版本同类教材的通约部分,针对课堂教学,阐述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核心环节和基本内容。教材的章节结构以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核心要素作为框架,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旨在让学生掌握普遍通用的教学设计理念、思维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更快、更好地上手。
教化不仅在儒家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功能,在当今时代仍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本书围绕儒家教化展开专题研究,以阐发儒家教化的本来内涵、内在义理及其价值功能为旨趣,分别从理论智慧维度、经典阐释维度以及当代观察维度三个层面展开考察,提出儒家的医疗智慧、德福智慧、困境智慧等具有新意的义理体贴,以孔子易学和四书学为专题对儒家经典诠释之教化旨趣予以透视,并结合思想创构、价值观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及经典研读等方面对儒家教化的当代转化给出理论观察。本书注重学理脉络的梳理和澄清,力图为儒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
本书以财政性教育投入、高校教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职能、人力资本流动等方面为切入点探讨教育管理的经济效应。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议;其次基于人力资本流动角度,定量分析了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对当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贡献,各层级财政教育投入对国际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以评价教育财政的支出效率;再次以高等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包括人事管理在内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对高校行政效率和师资配置效率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地方经济增长对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
学习地图(Learning Maps)这个概念由两个词复合构成,即学习(Learning)和地图(Map),简言之,学习地图就是关于"学习成长”的"地图”,为员工学习成长提供指引和导航。 学习地图是培训体系的规划工具,没有科学的学习地图,企业的人才发展和培训活动很容易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具体体现在培训活动的短期性、临时性、局部性,使得培训的作用微乎其微。绘制学习地图是开展学习活动的源头,没有学习地图的指引,课堂培训、教练、辅导、在岗学习、电子课件、移动学习等学习方法都是事倍功半。本书将引导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