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型复杂灌区工程长效服役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和管控技术方法,内容包括:灌区工程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灌区工程建设期风险识别与管控、灌区工程长效运营风险评估、预警与管控等,并以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复杂大型灌区工程长效服役风险管控的经验和成果。
本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堰塞坝开发利用理论与安全评价体系”(2018YFC1508505),重点介绍堰塞坝的形成与危害、分类及其概化模型,基于GB-InSAR和分布式光纤等新型监测技术及其在堰塞坝工程中的应用、多源信息融合的堰塞坝安全诊断技术、监测的堰塞坝材料参数反演技术以及堰塞坝的安全预警模型与安全指标体系等**的研究成果,是堰塞坝安全监测与预警方法**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
本书紧密围绕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介绍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有结构动力学概述、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与灾害、场地与地基、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简介、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基本理论、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水工结构材料的动力特性以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进展。
本书针对大规模水风光互补系统的功率预报、调度运行及容量配置问题,系统介绍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调度的理论和方法。从实时、短期、中长期及全生命周期等多时间尺度,提出适用于水风光互补系统的成套技术和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水风光互补系统功率联合预报;水风光互补系统短期经济运行;水风光互补系统中长期联合优化调度;基于能源互补性的指标及**风光配置;气候变化下的水风光多能互补调度。
本书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大型泵站的基本组成、泵站检修的基本概念以及故障与事故的定义。第二章介绍了泵站主机组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包括主水泵、主电动机和齿轮箱及其叶片调节机构、轴承等设备。第三章介绍了泵站电气设备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包括变压器、GIS组合电器、高低压设备、励磁装置、直流系统、变频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继电保护等设备。第四章介绍了泵站辅助设备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包括水系统、气系统以及油系统。第五章介绍了泵站金属结构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包括拦污栅、清污机、闸门以及液压启闭机等设备。
本书共分为6章, 主要论述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空间分布、典型小流域治理前后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情况、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估、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空间分析、水土保持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旨在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书共分7个教学单元。主要介绍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叶片式水泵的类型、工作原理、基本构造、性能及运行工况调节;水泵选择与布置、辅助设备的选择、管道布置;给排水泵站设计、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书中编入大量插图、例题、设计示例。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提出的一种新的边坡失稳判据,在结合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和进行边坡优化设计时,新的边坡失稳判据不必假设和搜索临界滑裂面,相对于已有方法,本书方法具有明确的边坡失稳客观标准,避免了边坡失稳判断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全书共8章,主要包括:边坡失稳判据研究的意义、极限坡面曲线的计算、边界条件的研究、敏感性分析、边坡样本分析、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和边坡优化设计等。
本书以三峡库首秭归向斜盆地典型顺层岸坡段为工作区,按照以孕灾环境与模式分析为基础、以综合遥感隐患识别技术为支撑的思路与方案,开展典型顺层岩质水库滑坡隐患的综合遥感识别方法与实践研究。首先通过归纳区域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育概况以掌握孕灾背景;再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斜坡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查明孕灾环境;同时重点通过地质结构条件分析与总结来揭示典型孕灾模式,继而建立综合遥感判识标志;以此为基础,采用定量易发分区评价与定性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圈定易发靶区并将其作为识别重点区;接着,综合采用高分光学卫
本书重点介绍了板桥水库除险加固阶段的建设过程和技术处理,特别从设计、施工、安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过程、水文、工程地质、安全复核、土坝及混凝土溢流坝除险加固、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