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小说写作指导书。写小说让你感到痛苦吗?为了写出完美的作品,你绞尽脑汁,瞻前顾后,以至于无从下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过多的思考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让你错过了创作的关键瞬间。对此,本书作者巴特勒认为,写作不是一种理性活动,而是一种情感抒发。他提出了“梦空间”这一概念,认为它是创作真实而充满灵感的小说的必要工具,并且给出了进入“梦空间”的方法。他认为小说创作要以“欲望”为指南,深入探寻人类的生存状态,重新阐释了“人类欲望”这一传统的写作工具。本书深入剖析了文学大师们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本书是精神分析小说大师丹尼尔·凯斯的回忆录,围绕其经典作品《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起源、构思、写作与出版的曲折历程,回顾了他从坎坷童年到作品成功的人生故事,也谈到了他的小说创作技巧和对于写作动机的伦理思考。
特别收录获雨果奖中篇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后扩展为畅销全球的长篇版本。
本书研究中西叙事思想,特别是文学中的叙事方法的异同。各章分别就虚构观、历史叙事方法、叙事中的伦理观、身体叙事等方面,漫谈中西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全书总结了性与“缀段性”之别、普遍史与循环史之别、“他者”书写上的“它性”与“间性”话语之别、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之别等重要的风格区别,对中西叙事思想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古典小说叙事差异明显。西方小说比较重视现实描写,形式成熟多样;中国章回小说则重娱乐和消遣,叙事程式固定、雷同,内容直接针对现实不够。从叙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说重视要素的呈现也即要素
民间叙事传统长期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以程式化叙述方式、情境化叙述话语、类型化形象塑造,表现民间观念、审美旨趣,承载民众集体历史记忆。本书对中西民间叙事传统进行比较研究,紧扣民间、民族与文化特性,化繁为简,依据叙述载体的不同,将中西民间叙事划分为口传叙事、文字叙事、非文字叙事三大类型,以其中的神话、占星、仪式、民间故事、私修家谱、陶瓷图绘、俗赋与彩色玻璃窗等为例,力图对中西民间叙事传统进行梳理、分析与比较,总结其特征和模式,探索其意义和价值。中西民间叙事传统以特有的民族叙事形式表现集体的日常生活与
中西戏剧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过程,积淀出较为稳定的叙事形态,产生了习惯性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同中有异,各具面目的叙事传统,本书稿主要对中西戏剧叙事传统进行了专题比较研究。内容包括:其一,采用了中西对读的方式,分五章专题比较了中西戏剧人物扮演叙事、舞台空间叙事、叙述者、叙事结构、故事编创传统等方面,力求推源溯流,阐幽发微,揭示中西戏剧在叙事诸方面的传统习惯特征,彰显出中西戏剧各自的叙事传统特质,中国戏剧重舞台表演、重外向交流、重虚拟自由的演事传统特色,西方戏剧重舞台内在真实、重
本书从叙事角度切入,在中西诗歌叙事传统置于异质文化及其冲突融合的语境中,立足于中国诗歌叙事传统,以西方诗歌叙事传统为参照,从思维方式与中西诗歌叙事传统,听觉与中西诗歌叙事传统,中西诗歌叙事的口头传统,中西诗歌叙事范式,中西诗歌叙述者,中西诗歌隐含作者,缺类研究:《诗经》与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诗歌叙事传统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等方面,考察中西两大叙事传统的异同及相互影响,以期彰显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本土特色。
本书秉持“中西互衬”“以西映中”的研究立场,以“叙事”“表述”“重复”“不可靠叙述”“叙事结构”“人物”“叙事阅读”“叙事声音”“叙事反讽”“叙事空白”“音景”“聆察”等有代表性的关键词为考察对象,紧密结合中外文艺经典中的大量事例,对这些关键词的结构形态、发展流变、知识特点与文化蕴涵等进行系统梳理,旨在挖掘中国叙事理论概念术语背后潜藏的文化传统,总结中西叙事现象的某些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尝试创设若干新的概念范畴以期有利于描述与阐释日益复杂的叙事现象。
本选题第一章介绍经典艺术的定义和研究,包括经典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和及案例研究,其中案例包含中国文学的经典构成、红色经典戏剧《朝阳沟》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第二章介绍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研究,包括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特点,案例研究介绍了传统水墨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审美研究;郑州都市村庄民间娱乐文化的审美化研究及方向性引导;数智时代的艺术美学赏析。第三章阐述了文化视野下的艺术流变。包括经典与当代艺术流变及影响,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了文化视角下《盗梦空间》与《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并从《枯木竹石图》管窥苏轼
本书运用了叙述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重新思考了有关何谓文学史的问题,即它从宏观上讨论了文学史叙事的述体、时空和伦理关系、文学史中的“秩序”叙事、文学史的表现叙述、文学史的虚构问题、文学史的故事性、文学史的时间性、文学史的三重世界与三重叙述等诸多问题,尝试性地构建出一种以“叙说”或者“叙述”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史框架体系,为“重写文学史”奠定了某种理论基础与方法。该书自2017年出版以来,其思想观点和理论术语在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书以当代比较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为经, 以比较文学理论的新进展为纬, 在考察和总结近些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聚焦比较文学理论, 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讨论比较文学的学科属性, 学科理论建设的必要性, 比较文学的目标与旨归,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反思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之症结, 探讨如何提高问题意义意识和学术立意, 以更新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传统研究领域的深化: 结合新的理论成果, 对拓展和深化世界文学、中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