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计10章,前两章介绍CBM的概况;中间6章从施测前要做的准备、操作过程以及测量数据的运用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在阅读、数学、写作等课程领域实施CBM;最后两章介绍了CBM后期的运作和维护;在本书的附录中有丰富的可复印的资源,供教师在施测时使用。
本书记述了一名教师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与创新。
本书以中小学、幼儿园为主要对象, 结合个性化教学的深化实施, 就循证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化展开研究。作者通过深入调查、模型建构、支持系统等开创性研究, 达成了循证实践的推进和拓展, 为教育实践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支撑。
本书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少磊老师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对自身线上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纪实, 记录了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开设的“新闻评论”“文史导读”两门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问答, 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反刍和消化, 旨在通过针对性的思想碰撞和难点答疑, 激发学生在教学主题上的深入思考和观点产出。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以学生提问和老师作答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记录, 内容包含对新媒体传播、网络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职业道德方面的探讨等。
本书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于2015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Y县和2016年在陕西省汉中市CG县和NQ县的学生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与类型及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旨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对策、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主要内容包括:高职大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及形成原因、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筛查与标准等。
本书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出发, 结合心理学知识, 分析了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且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指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信每一位父母在认真阅读本书之后, 都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也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本书主要研究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积极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情绪管理等。
本研究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估学等相关理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进行研究。文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首先,科学阐释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其次,在总结高校
本书以作者40余年的教学经验及思考为实践基础,以系统科学、过程哲学、意会哲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研究认为:知识就是其生成过程,所以“教”就应模拟、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就应感受、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教与学就应该统一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进而即提出了“过程→生成”教学理念:教学要“基于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由学生或教师建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具有思想性、思维性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