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来自城市和农村基层的江苏开放大学优秀学员在城市基层治理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成果,从党建、民生、应急管理、产业兴旺、生态文明、司法综治和网格化治理七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学员基层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探索,并围绕城市基层治理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学术探讨,是江苏开放大学优秀学员扎根江苏大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基层工作实践的集中体现,也是江苏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成果展示
全书沿着苏东坡的足迹,从成都出发,依次前往眉山、开封、徐州、黄冈、杭州、惠州、儋州、常州、郏县9个对苏轼意义重大的地方,以深度采访、记者手记等形式,还原苏轼绚烂多彩的人文故事,以及留给当代的东坡精神。书中试图抵达的,不仅是苏轼一生沉浮的寓所,还有他不管走到何处,都能让自己心安的精神家园。
本书是《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专栏“文史观澜”多年刊发文章的合集,结集前经过再次编辑加工。文稿以民国至今的文化人之间的交往故事为主,间有涉及历史细节的记述,内容大都是从历史档案、“三亲”史料或研究性文章中来,将有趣味性的内容从浩如烟海中打捞出来,经过作者的再创作或重新写作,把学术内容“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可作为读书人的“枕边书”,具有很强的再传播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对司马相如研究的探讨:司马的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和对历史、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内容。如川师大教授李大明、唐普撰写的《近百年司马相如研究综述》,川大教授张勇《佛教視野中的司馬相如——以中土寺院志為考·查中心》,南京大学教授许结的《司马相如文论与武帝朝政治,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王继训的《司马相如文献整理研究窥见之一二》,社科院历史所李桂《论司马相如对儒家“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的《从司马相如对李杜的影响看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郑小琼
鲁迅文学奖是我国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后,《文艺报》第一时间对鲁奖获奖作家进行了系列专访,向广大读者介绍获奖作家和获奖作品。
本书汇集整合《文艺报》等媒体相关文章,包括35位作家专访、7个奖项综述等,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全面、细致、立体地展现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创作历程、著述心得、个人风采等,综合评析了获奖作品的精华亮点。
阅读本书,可以引领读者走近名家、了解佳作,可以给人以写作、成长、成才的多方面启示,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学发展现状趋势并
设计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的最佳工具。 如果你是设计的从业者,可以借由本书中收集的案例和访谈,找到你在设计行业中的生态位置。如果你并不是设计的从业者,也不要认为设计与你无关,在不远的将来,人人都可能在某时某地扮演着设计师的角色。设计已经从加分项变成了必须项。
《品味东坡》是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名人大讲堂“苏东坡季”的文艺评论、专访合集。收录的文章,都已在川观新闻上发布。全书共分四个部分:“读·东坡”(阅读苏东坡书单评论)、“观·东坡”(“四川造”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评论)、“赏·东坡”(话剧《苏东坡》评论)、“品·东坡”(阿来、李舫、祝勇等名家谈苏东坡)。本书稿全方位、立体向读者呈现多元的苏东坡、鲜活的苏东坡。更有利于向大众传播东坡精神、“三苏”文化,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有激情时的高声放歌,亦有低沉时的浅声轻吟……他是一个行路之人,密州黄州的超然物外,杭州儋州的躬身入世……用一本辞典,80余个词条,多核心书写东坡的传奇轨迹。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取苏轼的人生大事件,在64年的人生经历中点出东坡的传奇所在。成长、文气、超然、入世,每一个词条展现一个别样的苏轼。
本书为“作家精品集”之一种,“作家精品集”书系收入沈从文作品共三册,分别为《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本册为《从文自传》。《从文自传》是沈从文1932年的作品,为散文体自传,记录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书中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全书以湘西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的文学与人生。《从文自传》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份很好的传记材料。本次出版的《从文自传》还收录了一组沈从文不同时期撰写的回忆自己人生与文学历程的散文,辑为“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包括《
本书研究鲁迅对儿童读物的意见,探讨鲁迅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思想,分析鲁迅在中学生中的影响度,还考察了鲁迅在教育部工作的情况等。本书主编方邀请海内外学者就鲁迅在教育方面的见解和看法撰写相关论文。这些研究论文挖掘了新的史料进行了新的考证,有助于人们对鲁迅与教育的关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本书还包括常规专栏”鲁海漫谈“”鲁迅同时代人“”鲁迅作品研究“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国内外鲁迅研究状况。